|
发表于 2007-12-31 08:42:46| 字数 5,926| - 中国–安徽–宿州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前小弟发贴,对比了Macbook Pro和ThinkPad的显示效果..Macbook Pro败下阵来..然后就有人说.可视角度虽然不如Thinkpad,但是色彩还原的准确度要高很多..
以下两段文字原引自(http://publish.it168.com/cword/1440.shtml)
一个液晶显示器的好坏首先要看它的面板,因为面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画面的观看效果,并且液晶电视面板占到了整机成本了一半以上,是影响液晶电视的造价的主要因素,所以要选一款好的液晶显示器,首先要选好它的面板。液晶面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对比度、色彩、可视角度等非常重要的参数。液晶面板发展的速度很快,从前些年的三代,迅速发展到四代、五代,然后跳过六代达到七代,而更新的第八代面板也在谋划之中。目前生产液晶面板的厂商主要为三星、LG-Philips、友达等,由于各家技术水平的差异,生产的液晶面板也大致分为机种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TN面板、MVA和PVA等VA类面板、IPS面板以及CPA面板。
而Macbook,Macbook Pro乃至最新的使用LED背光技术的Macbook Pro,使用的,都是TN的面板.
TN全称为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面板,低廉的生产成本使TN成为了应用最广泛的入门级液晶面板,在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中低端液晶显示器中被广泛使用。目前我们看到的TN面板多是改良型的TN+film,film即补偿膜,用于弥补TN面板可视角度的不足,目前改良的TN面板的可视角度都达到160°,当然这是厂商在对比度为10∶1的情况下测得的极限值,实际上在对比度下降到100:1时图像已经出现失真甚至偏色。
作为6Bit的面板,TN面板只能显示红/绿/蓝各64色,最大实际色彩仅有262.144种,通过“抖动”技术可以使其获得超过1600万种色彩的表现能力,只能够显示0到252灰阶的三原色,所以最后得到的色彩显示数信息是16.2 M色,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真彩色16.7M色;加上TN面板提高对比度的难度较大,直接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色彩单薄,还原能力差,过渡不自然。
原引新浪新闻: 苹果笔记本涉嫌虚假宣传成被告
(http://tech.sina.com.cn/n/2007-05-23/07421521981.shtml)
苹果的MacBook笔记本受到了不少用户的喜爱,不过最近却给苹果惹上了官司,因为其显示器的广告宣传存在虚假误导的嫌疑。
本月3日,来自加州的Fred Greaves和Dave Gatley在圣地亚哥高级地方法院提起诉讼,称苹果宣传其MacBook显示器可以显示“数百万种”色彩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它实际上只能显示几十万种,其他颜色只是通过“抖动”技术实现的。
苹果称其MacBook显示器可以处理每通道8-bit色彩,总计显示16777216种色彩,但原告指出,苹果产品事实上只支持6-bit,显示的色彩数也不过262144种。Greaves和Gatley希望法庭能让苹果做出赔偿,同时禁止苹果在广告中的虚假宣传,并将案子提到集体诉讼地位。
在AppleInsider和MacNN等网站上,苹果的做法也引起了不满,其中一些帖子还被带上了法庭,成为证据。
苹果方面很快否认了这种问题,认为原告过于吹毛求疵,并自己想象了显示器的缺陷,所以他们不会做出赔偿。
虽然苹果方面否认了这件事情..但使用TN面板降低成本所带来的显示效果低下..是无法掩盖的..
至于实图对比之类的事情,我会在假期结束之后放上图来,欢迎大家讨论..
请喜欢抬杠的同学不要用过时的理论来混淆视听了.
说到LCD的面板,包括TN类,VA类,IPS类,AVS类等..
TN类在本文第一段已经介绍过了,
VA(Vertical Alignment)类,
VA类面板又可分为由富士通主导的MVA面板和由三星开发的PVA面板,其中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改良。VA类面板的正面(正视)对比度最高,但是屏幕的均匀度不够好,往往会发生颜色漂移。锐利的文本是它的杀手锏,黑白对比度相当高。
富士通的MVA技术(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技术)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广视角液晶面板技术。该类面板可以提供更大的可视角度,通常可达到170°。
三星Samsung电子的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技术同样属于VA技术的范畴,它是MVA技术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其综合素质已经全面超过后者,而改良型的S-PVA已经可以和P-MVA并驾齐驱,获得极宽的可视角度和越来越快的响应时间
IPS类,
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技术是日立公司于2001推出的液晶面板技术,俗称“Super TFT”。此外还有一种S-IPS面板属于IPS的改良型。IPS面板的优势是可视角度高、响应速度快,色彩还原准确,价格便宜。不过缺点是漏光问题比较严重,黑色纯度不够,要比PVA稍差,因此需要依靠光学膜的补偿来实现更好的黑色。目前IPS面板主要由LG-飞利浦生产。和其他类型的面板相比,IPS面板的屏幕较为“硬”,用手轻轻划一下不容易出现水纹样变形,因此又有硬屏之称。(这里的S-IPS就是Apple Cinema HD Display使用的面板了)。
CPA面板(ASV面板)类,
CPA(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连续焰火状排列)模式广视角技术(软屏),CPA模式广视角技术严格来说也属于VA阵营的一员,各液晶分子朝着中心电极呈放射的焰火状排列。由于像素电极上的电场是连续变化的,所以这种广视角模式被称为“连续焰火状排列”模式。而CPA则由“液晶之父”夏普主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夏普一向所宣传的ASV其实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广视角技术,它把所采用过TN+Film、VA、CPA广视角技术的产品统称为ASV。其实只有CPA模式才是夏普自己创导的广视角技术,该模式的产品与MVA和PVA基本相当。
夏普的CPA面板色彩还原真实、可视角度优秀、图像细腻,价格比较贵,并且夏普很少向其他厂商出售CPA面板。
其他类型,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厂商也有自己的液晶面板技术,比如NEC的ExtraView技术、松下的OCB技术、现代的FFS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是对旧的TFT面板的改进,提供了可视角度和响应时间,通常只用在自有品牌的液晶显示器或者液晶电视上使用。其实以上这些面板都属于TFT类面板,只不过现在各种面板有自己的技术和名称,所以TFT这个名字反而不常使用了。(小弟的机器就是这里提到的FFS技术)。
现在我们回到刚刚提到过的可视角度的问题上
可视角度是指用户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清晰地观察屏幕上所有内容的角度。由于提供LCD显示器显示的光源经折射和反射后输出时已有一定的方向性,在超出这一范围观看就会产生色彩失真现象,CRT显示器不会有这个问题。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LCD显示器的可视角度都是左右对称的,但上下就不一定对称了,常常是上下角度小于左右角度。当我们说可视角是左右80度时,表示站在始于屏幕法线(就是显示器正中间的假想线)80度的位置时仍可清晰看见屏幕图像。视角越大,观看的角度越好,LCD显示器也就更具有适用性。
由于每个人的视力不同,因此我们以对比度为准,在最大可视角度时所量到的对比度越大就越好。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产品的可视角度在120度以上,部分产品达到了170度以上。需要说说明的是,在不同测量方式下,可视角度的标称值也不同,由于显示器厂商通常没有说明具体的测量方式,因此总的来说,可视角度是一个参考值。
请那些坚持Macbook Pro可视角度大和可视角度大小无所谓的人面对现实吧。
视角越大,观看的角度越好,LCD显示器也就更具有适用性。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要求LCD更好一些呢?(关于视角的对比,请见附图1至附图3,小弟条件有限,只用使用TN的Macbook Pro和使用FFS的X61t对比,我这里Mac倒是很多..thinkpad只有一个..)
如果你认为买一块可视角度小,色彩还原又不真实(TN的硬伤,6bit)是理所应当的,那和我讨论就没有价值了。去买吧~^^
有兄台说色彩还原能力和发色数有关系,但不是很密切
确实是这样,但如果发色数是硬伤呢..就像Macbook Pro的屏..
我们都知道目前液晶显示器常见的颜色种类有两种,一种是24位色,也叫24位真彩。这24位真彩是由红绿蓝三原色每种颜色8位色彩组成,所以这种液晶板也叫8bit液晶板。每种颜色8位,红绿蓝三原色组合起来就是24位真彩,这种液晶显示器的颜色一般标称为16.7M或者16.77M。另一种液晶显示器三原色每种只有6bit,也叫6bit液晶板,这种液晶板通过“抖动”的技术,通过局部快速切换相近颜色,利用人眼的残留效应获得缺失色彩。这种抖动的技术不能获得完整的8bit(256色)效果,通常是253种颜色,那么三个253相乘就基本是16.2M色。也就是说我们通常用16.7M表示真正的24位真彩(8bit板),而用16.2M表示6bit板。
当然,两者实际视觉效果差别不算太大,但如果是对色彩还原有需求..那这个就非常重要了..
通过和Macbook Pro进行实际对比,我发现Macbook Pro的亮度偏高。很多人对亮度有一个误区。
亮度是指画面的明亮程度,单位是堪德拉每平米(cd/m2)或称nits,也就是每平方公尺分之烛光。目前提高亮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提高LCD面板的光通过率;另一种就是增加背景灯光的亮度,即增加灯管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较亮的产品不见得就是较好的产品,显示器画面过亮常常会令人感觉不适,一方面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同时也使纯黑与纯白的对比降低,影响色阶和灰阶的表现。因此提高显示器亮度的同时,也要提高其对比度,否则就会出现整个显示屏发白的现象。此外亮度的均匀性也非常重要,但在液晶显示器产品规格说明书里通常不做标注。亮度均匀与否,和背光源与反光镜的数量与配置方式息息相关,品质较佳的显示器,画面亮度均匀,柔和不刺目,无明显的暗区。(关于亮度问题,请参加附图5和附图6)图稍后附上。
最后,我再给大家看一下厂商的“色彩迷魂阵”,关于16.7 /16.2 百万色的差异
(以下段落转自http://www.cnpdb.com/doc/2006-05/1147850129d527_5.shtml)
所有显示器都希望能完全反映显卡输出的24bit 1600多万种颜色,但是对于目前的液晶显示器来说,我们要知道表示颜色数量指标小数点后面的2和7的真正差异。
从纸面来看,24bit色彩是由256 种红色,256 种绿色and 256 种蓝色相互叠加获得,最大发色数为1670万色,我们说到的VA(MVA或者PVA)和各种 IPS 面板均属于此类。
而我们市场上看到的最多的TN经济型面板则不同,它只能产生R/G/B各64色,最大的实际发色数也仅有262 144。但是为了获得超过1600万种色彩的表现能力,TN面板都会使用到我们常说到的“抖动”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局势快速切换相近颜色利用人眼的残留效应获得缺失色彩。和8bit面板所能提供的0,1,2,3,4 直到255的三原色色阶相比, TN 面板所能提供的色阶是不连续的0,4 ,8 ,12 ,16 ,20 … 直到252。
我们下面就来看看厂商们实现“抖动”技术的两种不同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在同一像素上使用:在T0 时刻像素显示白色, 在T1时刻像素显示 4级灰度, 然后在T2时刻又恢复T0时刻的白色,在T3时刻又显示4级灰度,如此周而复始,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混合两种像素灰阶信息,于是就近似得到了2级灰度。.
虽然第一种算法只涉及处理一个像素,但是对于液晶这种本身“刷新”率不高的显示技术来说,这样的实现会发生不可避免的像素抖动现象。于是就出现了第二种实现“抖动”的方法:利用四个像素组成的像素方块阵,对角线方向的两个像素分别显示相同的白色或者4级灰度,使用在在观察距离上就会得到2级灰度的颜色信息。
我们再看看看1级灰度是怎样实现的,如果采用第一种方法T0, T1, T2 三个时刻像素都要显示白色,而到了T3时刻显示4级灰度(因为TN面板像素无法直接显示1、2、3级的灰度),于是观察者就得到 (0+0+0+4) / 4= 1一级灰度,可以我们也看到了,要得到一个颜色要经过4个周期,这样的时间明显有些长了。
如果采用第二种算法,由四个像素组成的方块阵中有三个像素显示白色,一个像素显示4级灰度,这样也能近似得到一级灰度色彩。
我们不得不承认抖动技术的发明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TN面板颜色先天不足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法,直接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可见的像素抖动和不法得到253, 254 和 255 这三种灰度,即使应用了色彩抖动,能够显示出来的色彩也只有0到252灰阶的三原色,所以最后得到的色彩显示数信息是 253 red x 253 blue x 253 green = 16.2 百万色。
色彩增强技术,美丽和真实的艰难抉择? 因为TN面板颜色的天然缺陷,即便是使用了抖动仿色技术,其对色彩的还原还是和真的24bit色存在差距,于是在去年下半年开始厂商就开始在色彩增强技术方面打主意了,比较典型的是BenQ的Senseye技术和LG的复真芯片等技术。那么这些技术是基于怎样的原理实现的呢?它的实际价值是什么呢?
使用Senseye技术前后的图片对比 无论是“复真芯片”还是Senseye技术,都是通过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对数字化影像信号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达到色彩、亮度、对比度等色彩指标进行综合优化调整,然后将处理过的数字信号显示在我们的眼前。如果您从事过美编工作的话,上面的这个过程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觉。没错,这样的处理和我们操作PS处理一幅图像的过程几乎是一模一样,就算你对于PS这种较为专业的软件较为陌生,那么我们常用的看图软件ACDSEE的自动调整选项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用到,一般效果一般的图片经过这么简单的一次操作,就能获得不错的效果,其原理就是基于YUV信号自动优化调整。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把目前液晶集成的“色彩增强引擎”理解为内置的ACDSEE自动优化功能。我们也可以看看上面经过Senseye技术处理过的图片的对比,处理过的图像的确更好看了,可问题是你的文件本身并没有作出同样处理,当你去把照片冲印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动“色彩增强的”显示器欺骗的你,你看到的美景实际上并不真实。
[ Edited by htttg on 2011-3-29 16:11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