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8-2-29 02:06:16| 字数 2,133| - 中国–贵州–贵阳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和网友的讨论
作者和网友的讨论
这是在200多楼跟Jamaiz朋友关于美国车的一点讨论。为了方便大家看,我把它拷贝到这里。
Jamaiz:
我觉得楼主你对美国车并不很了解,我现在在北美,身边的人大部分都是美国车...
高端的车子,林肯确实已经过气可以感觉到,但是凯迪拉克是依然强盛的,很多老外不喜欢美国车,经常你可以听到"domestic sucks!"之类的,但是,他们说到凯迪拉克以后,他们依然认为那是他们的骄傲,而且凯迪拉克在美国本土销量很好...而且美国车的没落也仅仅限于现在的小车的增加,以前美国车是没有像考罗拉,思域,高尔夫这个级别的车子的,而且就算CAMRY,Honda这个级别的车子都很少,但是因为油价的上涨才造成了美国人开始买这种,compact car或者mid-size sedan作为主要家庭用车的。。。但是美国车厂以前并没有清醒认识到这点,所以才造成了所谓的没落,比如说FUSION,MALIBU(包括了 PONTIAC G6,其实一个妈妈生的)或者SEBRING,这是几个美国厂牌主打得MID-SIZE SEDAN。。。省油,内饰这些方面确实不如后来的日本车,这些车的销量很高,这也是美国车没落的原因。。。所以为什么08款的MALIBU出现以后在美国一片叫好,老外说的,他们自己也可以造出像日本或者欧洲样子的车了。。。但是话说回来,中大型美国车还是一片叫好,克莱斯勒的300系列不用说了吧,国内也看到的。。。雪佛兰的IMPALA,福特的金牛这些车子销量依然很好,还有轻型卡车,虽然HONDA和TOYOTA也在北美市场有自己的卡车,但是美国人首选的3个绝对是FORD F150,CHEVY SILVERADO和DODGE RAMS。。。再看看VAN来说,DODGE CARAVAN这个人在老外心里面的地位是很高的。。。
说道中国该学,我觉得该学韩国车现在。。。靠价格优势打市场。。。
Fatal:
谢谢您的意见。
首先说,我觉得有一点您可能是误会我的意思了。我文中说美国车现在在面对欧洲车和日本车的时候处于不利位置,是放在全球市场的角度说,后来引申到了中国国内。我并没有说在美国本土市场美国车已经不是主流了,已经被挤到市场边缘了。在本国主场,美国车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主流。所以,您说身边大部分的人都开美国车,我完全同意。如果哪一天您身边大部分的人都开日本车了,那对于美国汽车工业来说就不仅仅是危机,而是彻底倒闭了。像英国曾经发生过的事情那样。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一个趋势。倒退回30年前,欧洲和亚洲的道路上还奔跑着很多的美国车,美国本土也根本就没有什么外来品牌(德国豪华品牌除外)。但是再看看今天,美国车在欧洲已经没有什么立足之地,被欧洲人和日本人联手彻底地被赶出去了。在亚洲,除了中国之外,其它国家的美国车市场份额也是微乎其微。回到美国本土,当然,皮卡、VAN、大型房车、SUV等等车型还是牢牢地被美国本土品牌把持着,但是,从中型房车(雅阁、佳美这个级别)这个级别开始往下,日本、韩国、加上欧洲的品牌占了半壁江山还多。此消彼长,可以大体上说,美国车被赶回了本土市场,人家还跟着进来了,而且一点一点地蚕食本来属于美国品牌的份额。
如果这个趋势继续发展下去,未来是什么?美国的汽车工业就会重演英国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被外来品牌占据的中低端市场,自己只保留几个高端品牌。最终,本土品牌被或倒闭或被收购。美国三大正是由于看到了这个可怕的趋势,不能坐以待毙,才在近年发起了很多的“复兴”运动。比如您谈到的凯迪拉克品牌的重生,就很典型,还有克莱斯勒300C。但是,即使是这些在美国算的上“佳作”的车型,也仅仅能够做到在美国国内热销,难以走出去。您前面提到的MALIBU 2008款是一款非常不错的车型,设计吸取了很多欧洲和日本的元素。可是它面对的对手是雅阁、佳美和日产ALTIMA这些中型房车的全球强手,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固然,媒体一片叫好,但是,消费者愿意不愿意掏腰包就是另外一回事了。MALIBU的价格很有诱惑力,和那三款日本车差不多。但是考虑到长期使用的售后成本、油耗、考虑到质量的稳定性,MALIBU未必能占到便宜。退一步说,即使MALIBU在美国能成功,它能不能走出美国,卖到欧洲和亚洲,是更加关键的。
为什么我们一直说全球市场,因为现在的汽车配件都是全球采购,而且同平台的车型共用的部件相当多,在全球的份额越大,采购成本就越低,竞争就越有优势。假设MALIBU可以做到和CAMRY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一致,假设零售价也一致。但是和CAMRY同平台的还有欧洲的AVENSIS、还有中国的凯美瑞和澳洲的CAMRY,等等等等。加在一起的量是MALIBU的多少倍?这样,关键部件的采购成本在全球范围内被大大摊薄了。丰田在美国每卖一辆CAMRY,可以比通用每卖一辆MALIBU多挣几百美元(这是一个拍脑袋的数字,就是给大家一个概念)。聚沙成塔,这是可怕的利润优势。日本人用同样的策略进入欧洲、中国......而且,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规模越大,成本优势越大,竞争力越强,就越容易上规模......
所以,美国三大现在打的是本土市场的保卫战,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海外市场的拓展。
MALIBU 2008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