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 xiaoerge 的帖子
看这图,似乎网上的图标错了RXP\RXN?http://www.ibmnb.com/attachments/month_1309/20130905_f51dd950b8c67d89d3213hLCVzcpiIEu.jpg.thumb.jpg
[ Edited bynanwan on 2013-12-31 10:28 ]
回复 #21 tony.art 的帖子
刚购了与你相同的MSATA盘,还没动手,看LZ的图http://www.ibmnb.com/attachments/month_1309/20130905_f51dd950b8c67d89d3213hLCVzcpiIEu.jpg.thumb.jpg难道网上的RXP/RXN搞反了?你装过,请问这两接点到底是哪样的?谢了。。。
回复 #33 nanwan 的帖子
RXP/RXN是要交错一下的,仔细看lz的针脚定义图 Posted by tony.art on 2013-12-31 10:41 http://www.ibmnb.com/images/common/back.gifRXP/RXN是要交错一下的,仔细看lz的针脚定义图
谢谢!元旦有空折腾下,不行的话,再来请教!!
回复 #34 tony.art 的帖子
折腾成功,不过是焊在电路板上的,没有这种排线,用的软驱线。走了点弯路,原以为从MINI PCI-E的RXP\RXNTXP\TXN 分别对接上主板上的相同焊点就可以了,没反应,换硬盘线还不行,怀疑买的MSATA有问题,在同事的机子上能认到。这番折腾。。。。。。最后接线是 MINI PCI-E的23脚(TX+)接主板RXP,25脚接(TX-)接RXN,31脚(RX-)接TXN,33脚(RX+)接TXP。也就是发送接主板的接收,接收接主板的发送。
在这之前已用小刀割断主板上MINI PCI-E上4只脚的连线。感觉这样结实点,当然MINI PCI-E也转为MSATA了。
得分不到460,没有你的高,读写速度差不多,差别在第三行,好像网上说那软件有BUG,X200也就这样了吧,开机360报20+秒。基本满意了。。。
。。。线材有好的时再换吧。。。
[ Edited bynanwan on 2014-1-7 10:29 ] 留名。。。。。。。
请问加装SSD后,另外一个SATA口还有用吗/
请问加装SSD后,另外一个SATA口还有用吗/ Posted by xiaoerge on 2013-9-5 14:18 http://www.ibmnb.com/images/common/back.gif签名机X200S总觉得有点慢,暂时有没有预算换机,折腾折腾吧,来的有点晚
主要参考了http://www.ibmnb.com/viewthread.php?tid=1233296&highlight=x200%2Bssd
其中两个使用率非常高的图片借用放在这里
...
TxP-RxP
TxN-RxN
RxP-TxP
RxN-TxN
是这样接吗? 想法真的不错,这样就不会因为破坏ssd的金手指而失去保修。不过lz这焊接工夫还要多练习^t^ 这个要学习下了 mark :) :) :) :) :) :) :) 记号,备用 牛逼 太TMD牛逼了 太好了,正要装呢
楼主威武
按楼主的方案,硬件一次搞定。这个采用9pin的0.8mm间距排线、mSATA盘免焊接的方案,绝对应该大赞一把。
另外跟大家分享下,如果你是将原来磁硬盘的C盘直接ghost过来的,那么除了要将mSATA盘设置为活跃,还要用DiskGenius重建MBR,否则启动会停在左上角的光标那里。我估计是因为机械硬盘和SSD的分区表不同的缘故吧。
另外,在后续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排线一定要在MSATA盘上固定好,不能让排线受到和miniPCIE座垂直方向以外的力,否则排线容易偏离。本身两根线中间的距离极短,偏一点就和另外一个触点接触上了。
可以用适合电路板用的热熔胶把排线固定在MSATA盘上。千万不要用502,这是我的教训,差点就报废了。
[ Edited bygoldenwater on 2014-11-28 15:41 ] 楼上也威武,膏药贴了不少:D
回复 #48 ttjacky 的帖子
哈哈!后面又加了几条膏药,把天线压在排线上面。 厉害,方便很多,对ssd完全没有损伤,而且简单!只接4条线?3.3v和接地不用接么?回复 #50 cscazcy 的帖子
MSata接口的物理接口和miniPCIE相同,所以这个MSata盘是直接插入miniPCIE口的,3.3V及接地直接沿用miniPCIE接口的。四条数据线通过很薄的排线插入到金手指和miniPCIE底座之间,这样既保证了供电的稳定性,整个方案的焊点也最少,稳定性较强。所以我就说楼主的这个金手指免焊接方案很威武。 速度还是sata2的呀回复 #52 a3kper 的帖子
接口速度是SATA2,但整个系统的速度瓶颈并不在接口速度上(目前机械硬盘的接口也是sata3),而在随机读写数据时的磁头定位上。固态盘的寻址速度比机械硬盘快得多,不是一个量级。所以用来装系统,频繁的虚拟内存读写速度有质的提升,整个速度就快多了。 Posted by goldenwater on 2014-12-28 16:18 http://www.ibmnb.com/images/common/back.gif接口速度是SATA2,但整个系统的速度瓶颈并不在接口速度上(目前机械硬盘的接口也是sata3),而在随机读写数据时的磁头定位上。固态盘的寻址速度比机械硬盘快得多,不是一个量级。所以用来装系统,频繁的虚拟内存 ...
固态和机械硬盘的区别我知道,关键是把2.5盘位的机械硬盘换成固态的不就行了
回复 #54 a3kper 的帖子
那样的话资金代价和时间代价都会比较大啊。250G的SSD要好几百,然后整盘拷贝也比较费精力。我的方案时买了一个32G的mSata SSD,99块。装好后直接把原来的C盘Ghost过来,其他啥都不变。俺的系统时2008年买回来之后装的,一直稳健运行到现在,重装的代价实在太高。
顺便说下,我不用360的东西,流氓做的东西,技术再高偶也不用,即使俺和老周是老乡。 好东西啊,哪天看看改造一下 看了下引脚定义,
mini PCIe的:
17:GND
19:保留
21:GND
27:GND
29:GND
35:GND
37:保留
39,41,43,45,47,49,51保留
如果是这样的话,在借口处FFC 电缆按照借口宽度留出19~20跟线的宽度,与MSATA板一并插入接口处,是不是更稳当?至于后端需要留多宽,可以适当缩窄,只要保证必要的GND和信号线联通,即可。
这样是不是更稳当些? 改出来的能做启动盘吗?
是不是这样底座上的光驱硬盘就算废了?
这是我没改的主要原因。而且加了WWAN,也没空位加了。半高处加了硬解压卡。没洞是空的,都塞上了。 这个简单,其他接触点需要和板子上接口隔离么?主要保留哪些接触点?4个数据接口还有电源接触外,其他的需要隔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