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消费报告:中国手机业仍在最底端
<p style="padding: 10px 0px; margin: 0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Arial Narrow'; line-height: 26px; background-color: rgb(245, 248, 253); "><font color="#000102" size="3"> 时值2014年年初,企业又进入到了盘点及展望的时候,回望过去的一年,中国手机企业风声鹤唳,拿下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1/3,有的厂商甚至杀入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排位的前5,对此有分析称,智能手机的中国时代来临了。中国厂商将在这个时代成为主宰。但近日谷歌中国与市场调研机构华通明略 (Millward Brown) 合作发布的《移动设备消费行为研究报告》无疑给我们沾沾自喜的国内厂商们上了很好的一课。</font></p><p align="center" style="padding: 10px 0px; margin: 0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Arial Narrow'; line-height: 26px; background-color: rgb(245, 248, 253); "><font color="#000102" size="3"><img alt="谷歌消费报告:中国手机业仍在最底端" src="http://www.ibmnb.com/attachments/2014/01/339505_201401030951071QJHO.jpg" style="border: 1px solid black; "></font></p><p style="padding: 10px 0px; margin: 0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Arial Narrow'; line-height: 26px; background-color: rgb(245, 248, 253); "><font color="#000102" size="3"> 尽管这份报告是针对欧洲消费者对于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消费行为的调查,但仍具有一定代表性。在与消费者购买相关的移动设备的18个选项中,中国企业的移动设备仅在“价格低廉”这个选项中的得分超过了欧洲和国外其他品牌,而且是大幅超越。可见我们移动设备的价格与国外品牌相比不是一般的低廉。</font></p><p style="padding: 10px 0px; margin: 0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Arial Narrow'; line-height: 26px; background-color: rgb(245, 248, 253); "><font color="#000102" size="3"> 但在我们国内企业总挂在嘴边的与创新相关的“产品科技先进”选项上,我们国内品牌的得分基本上不及国外品牌的一半。不知道我们那些动不动就声称自己的智能手机是什么全球第一、业内首创的企业作何感想。其实衡量一个创新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很简单,一年时间过去了,谁能不假思索地就说出某些直到今天在智能手机产业中我们独有的,尚未被超越的技术来?但我们会马上想起苹果的iPhone 5S中的64位芯片、指纹识别;谷歌的Google Glass;三星的Galaxy Gear,尽管国内某些企业也推出了上述的产品,但为何我们想不起来呢?因为我们只记住谁是第一个,这就是创新。不论是概念、技术还是最终上市的产品。</font></p><p style="padding: 10px 0px; margin: 0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Arial Narrow'; line-height: 26px; background-color: rgb(245, 248, 253); "><font color="#000102" size="3"> 如果说创新更多是内在的“里子”,那么在我们极易模仿的“面子”上又做得如何呢?“最轻”、“最薄”、“最高”等这些词一度是我们国内厂商炫耀的热词,但谷歌消费报告中这类与“面子”有关的“外观设计优秀”、“人性化设计”的选项得分中,我们依然大幅落后于国外品牌的移动设备。不要小看设计,苹果与三星持续不断的专利大战初期多是集中在设计上。可见设计也是相当有技术和创新含量的。即便是我们模仿到极致,联系到前面我们所说的“里子”的创新,充其量也就是个“形似而神不似”。</font></p><p style="padding: 10px 0px; margin: 0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Arial Narrow'; line-height: 26px; background-color: rgb(245, 248, 253); 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00102" size="3"><img alt="谷歌消费报告:中国手机业仍在最底端" src="http://www.ibmnb.com/attachments/2014/01/339505_201401030951072fs2J.jpg" style="border: 1px solid black; "></font></p><p style="padding: 10px 0px; margin: 0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Arial Narrow'; line-height: 26px; background-color: rgb(245, 248, 253); "><font color="#000102" size="3"> 也许正是由于我们“里子”和“面子”与国外品牌差距甚远,导致我们在“质量优秀”、“有保证”(指产品)的选项上再度大幅落后于国外品牌。说到质量优秀和有保证,近日,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华为2013年度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所言:在大数据流量上,华为要勇于抢占制高点,创造出适应客户需求的高端产品;在中低端产品上,硬件要达到德国、日本消费品那样永不维修的水平,软件版本要通过网络升级。高端产品,我们还达不到绝对的稳定,一定要通过加强服务来弥补。虽然任总的所谓硬件不是特指移动设备,但从中看出,华为已意识到我们中国企业在产品制造商与人家的差距。那么我们的智能手机现在达到了什么制造水平?至少从谷歌的报告中,我们的差距甚是明显。</font></p><p style="padding: 10px 0px; margin: 0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Arial Narrow'; line-height: 26px; background-color: rgb(245, 248, 253); "><font color="#000102" size="3"> 最后就是我们国内企业一直在说的品牌,在与品牌相关的“专业品牌”、“创新的品牌”、“高端品牌”的选项中,我们的得分最低。我们的企业会说正是因为我们的品牌知名度不高,所以不得不以价格作为惟一竞争和立足的手段。但我们想说的是,我们的企业把这种导致品牌知名度不高的逻辑关系弄颠倒了。恰是因为上述我们的那些原因才导致这最终落实到品牌的结果。这无非在提醒我们的企业,知名的品牌不是靠宣传和营销就能得到的,其背后需要的是创新及优秀产品的支撑。</font></p><p style="padding: 10px 0px; margin: 0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Arial Narrow'; line-height: 26px; background-color: rgb(245, 248, 253); 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00102" size="3"><img alt="谷歌消费报告:中国手机业仍在最底端" src="http://www.ibmnb.com/attachments/2014/01/339505_201401030951073Gg2Y.jpg" style="border: 1px solid black; "></font></p><p style="padding: 10px 0px; margin: 0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Arial Narrow'; line-height: 26px; background-color: rgb(245, 248, 253); "><font color="#000102" size="3"> 如果上述还不能令我们某些沾沾自喜的企业信服的话,那么谷歌消费者报告罗列出的消费者最近一次购买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品牌中,中国企业中,只有华为的手机榜上有名,而我们一直不齿的诺基亚、黑莓、HTC等所谓已经没落和正走向没落的企业的产品却仍被消费者选购。可见我们的产品和品牌在国外市场的位置。</font></p><p style="padding: 10px 0px; margin: 0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Arial Narrow'; line-height: 26px; background-color: rgb(245, 248, 253); "><font color="#000102" size="3"> 这就是我们移动设备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位置。可悲的是,我们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还接二连三地站出来喊什么超越苹果和三星,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意识到落后的原因还盲目乐观,甚至狂妄。</font></p> 里面随便拿一个就行啊 国内这么大的市场就够了。国外蛮夷之地不考虑。。 从来都没有创新基因 模仿和抄袭,国内厂家绝对是第一连jobs的形象都要模仿 路过帮顶:) :) :) :) :) :) :) :) :) :) :) :) :) :) :) :) 中国手机厂商征战美国:艰难中看到一缕曙光来源:腾讯科技| 2014-01-11 13:47:51|
转播到腾讯微博
http://img001.21cnimg.com/photos/album/20140111/m600/35D6BDDCE0C4103FCBCCF88BF0A17545.jpeg腾讯科技 晨曦 1月11日编译 在今年的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上,中国手机厂商占据了显眼的展位。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运营商唱主角的美国手机市场,中国手机尚未获得立足之地,但是随着联想等品牌知名度攀升,再加上一些美国运营商取消合约机、转向销售裸机的模式,中国手机在美国,似乎迎来一缕曙光。
最近,LG电子公司的高管Frank-Lee在拉斯维加斯,发布了LG最新的六英寸手机G-Flex,配置弯曲屏幕,两个小时之后,华为高管余承东也发布了超薄手机Ascend-Mate-II,据称可以待机两天。
不过,这两部手机在美国销售的模式截然不同,LG的新机将通过美国三家移动运营商——T-Mobile美国、AT&T和Sprint公司销售,而华为的新手机,尚未寻找到运营商伙伴。
在过去两年中,中国的三大手机厂商华为、中兴和联想集团,挤入了全球一线手机厂商的阵营,成为市场的新生力量,这些厂商主要得益于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
在消费电子展上,中国厂商购买的展位超过以往,不过分析师指出,中国厂商要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站稳一席之地,还需要多年的时间,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在美国获得成功的亚洲手机品牌,仅有韩国三星电子一家。
在美国,九成的智能手机是通过运营商来销售,中国手机厂商首先必须争取进入运营商的手机陈列柜中,另外他们也将面临品牌知名度低、质量较差的外界认识,甚至是安全方面的挑战。
美国Forrester研究公司的分析师吉利特(Frank-Gillett)指出,中国手机厂商在去年曾提出要进入美国市场,但为时过早,有了产品是一回事,在美国构建合作关系、构建流通渠道、进行市场营销又是另外一回事,“到2015年,中国厂商可能会取得进展。”
根据IDC统计,去年三季度,在美国手机市场,中兴获得了5.7%份额,华为则是3%,远远低于苹果的36.2%和三星电子的32.5%。
此前,三星电子依靠谷歌安卓系统,在美国和iPhone竞争,但是现在市面上安卓手机泛滥,中国厂商难以靠安卓取胜。
上述分析师吉利特表示,如今美国市场已经被瓜分,其他品牌建立了知名度,技术也比较成熟,对中国厂商来说,难度很大。
中国厂商涌入
据CES的组织者称,今年共有1800多家中国厂商参加了展览,其中华为和中兴都占据了显要位置,华为的展位面积比去年扩大一倍,还停了一辆豪华奔驰车吸引观众眼球。
华为和中兴,同时也从事电信设备和网络设备业务,此前美国国会以安全为由,阻挠中国厂商在美销售设备。面对阻力,中国厂商开始把重点放在手机产品上,但是也会遭遇了类似的压力。
在全球许多国家,消费者全价购买裸机,然后以预付费方式进行通信消费。但是在美国,92%的消费者购买的是运营商补贴的合约机。中兴通讯美国公司的总裁程立新对新闻界表示:“在美国获得成功的关键就是移动运营商,这就是我的职责,我正在拜会运营商C层级的管理人员。”
去年,中兴在美国发布了一款裸机Grand-S,在美国的评论有褒有贬。本周,中兴再次发布了Grand-SII。另外华为去年在美国推出Ascend P6,获得许多正面评价,但是在美国几乎没有销量。
在美国几大运营商中,T-Mobile表示目前销售华为和中兴的手机,Sprint表示销售一款中兴手机,不过这些手机在运营商的大厅内,几乎看不到,官网也很少做推介。
迎来希望
不过,随着美国的移动运营商作出改革,分析师认为中国手机厂商,正在看到希望的曙光。去年,T-Mobile作出重大改革,宣布对于全价购买手机(即裸机)的消费者,将取消合约,随后竞争对手也纷纷出台了类似的政策。
就在CES上,T-Mobile一项重大宣布,如果消费者从其他运营商转投T-Mobile,该公司将承担其违约费,这意味着手机用户将获得更多转网自由。
如果美国运营商取消了合约机,让消费者直接购买裸机,那么华为和中兴将在价格上具备优势。不过ABI研究公司的分析师摩根(Michael-Morgan)表示,中国厂商要从这一变化中获益,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除了市场营销之外,中国厂商在运营经验上也不如国外对手。比如去年华为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帮助消费者正确说出“Huawei”的读音,但是许多人都失败了。
一位分析师表示,中兴通信在美国的品牌知名度为零,没有人知道ZTE是什么。
在拉斯维加斯,华为列举出数据,证明去年在全世界的知名度翻了一番,其中日本的知名度增长了9%,美国的知名度增长了5%。三年前,华为才开始针对消费者进行市场营销,比如在欧洲赞助了多个体育赛事和音乐会,比如最近美国乔纳斯兄弟组合的巡演。
中兴通讯已经和NBA休斯顿火箭队签约,此外还推出了带有火箭队标志的手机。不过,和三星电子2013年的140亿美元的广告营销费用(相当于冰岛的经济总量)相比,中国厂商还无法同日而语。
中兴的程立新表示:“我们定位草根,和那些定位高端的有所区别。他们每年烧几亿美元的资金宣传品牌,那其实是消费者口袋里的钱。”
一些人认为,在美国市场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中国手机厂商将是联想集团,因为2005年收购IBM电脑业务之后,联想在美国获得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去年十月份,联想集团曾经对收购加拿大黑莓公司表达兴趣,但是据报道,加拿大ZF监管部门反对联想涉足。
IDC公司的分析师雷斯迪沃(Kevin-Restivo)表示,中国厂商的行动方向是对的,但是在美国获得成功,还需要时间,“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已经在美国实现跳跃发展,但是他们在市场地位、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上要接近三星电子,仍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AP01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