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去年冬天,当我走在法大校园的水泥路上,不止一次地感到了寒冷和萧瑟。已经25岁了,不再是当年那个多愁善感的少年,我本不应该如此伤感的,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有点伤感。无望的爱情,未通过的司法考试,对现状的不满足却又难以改变的无奈,似乎都构成了伤感的理由。“Be a real man”,我不断地给自己打气,“这是你的最后一次考研,一定要刻苦,无论结果如何,这是对自己的交代,否则,你是不会原谅自己的!”。我在政治教材的扉页上这样写道:“如无抵死决心,不如趁早放弃。”有时候我想,是不是把考研搞得过于悲壮了?无非是一次考试嘛。但内心马上会有另外一个声音来否定。这种心情恐怕很多考过研的人都会有,毕竟,在投入那么多精力和心血之后,你很难超脱到不问收获。考研或许不能改变命运,但至少会成为一个改变命运的契机;一个人考研的成败对这个世界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可是对个体的生活来说,却有可能导致发生巨大的变迁。对我来说,考研虽然不是救命稻草,毕竟我拥有一份他人艳羡的工作,但是我仍无法否定它对我的重大意义,无法拒绝考研成功对我的诱惑——它能帮助我走上一条我真正想走的人生道路。工作了两年多才知道,从政并非是自己理想的选择。在宁静的办公室里,在枯燥烦闷的会议室里,在觥筹交错的酒桌上,我一次次地感觉到了一种局外人的索寞。对于一个不喜交际、不善逢迎、对装腔作势深恶痛绝的人来说,走在仕途的确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折磨。我喜欢看书,喜欢思考,又“好为人师”,应该去当教师、搞学术才对。尽管限于天赋,不一定会有什么建树,但至少能找到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以学术为业“,这个声音不断地在我心中响起。于是,我才那么决然地走上了考研路,尽管上路时心中没有什么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