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390|回复: 4

【转贴】选择长焦DC,考虑好八大难题

 关闭 [复制链接] |自动提醒
阅读字号:

1834

回帖

21

积分

3368

资产值

白金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4-3-19
发表于 2004-10-21 11:02:27| 字数 3,028| - 中国–湖北–仙桃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真的需要长焦DC吗?来看看

数码相机市场在刚刚过去的 2003 年可以说是长焦相机发展大跃进的一年。本来几乎由奥林巴斯 UZ 系列一统天下的中端长焦数码相机市场变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许多厂家纷纷推出了 10 倍甚至 12 倍光学变焦的中端数码相机。松下的长焦机型以超大变焦比、恒定光圈和光学防手震技术在市场上获得了不错的战绩,柯达、富士、美能达也依次推出了自己第一部采用 10 倍光学变焦镜头的中端数码相机,连一向在数码相机市场上三心两意的东芝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 10 倍光学变焦机型 M700 。中端长焦市场上的老大奥林巴斯公司更是坐不住,连续推出了 C-740 、 C-750 等多款长焦机型。而且在 2004 年初,又听到奥林巴斯在 CES 上发布 10 倍光学变焦 C-760UZ 的消息。
  
  事情似乎发展得“一发不可收拾”,可见在中端的价位上实现高倍率的光学变焦确实让许多入门不久的用户“蠢蠢欲动”。不过,大家是否想过一个问题:在追求高倍率变焦的快感时其实我们同时已经失去了很多东西,例如成像、操作手感、耐用性等等。大家在下手之前确实应该想想,中端的长焦数码相机到底适不适合自己的需要?笔者并不是给大家倒冷水,而是希望各位在购买之前要为下面的八个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一、色散。色散主要表现在图像中物体的边缘,许多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在物体的边缘往往会出现不同物体颜色的杂色,这是由于相机镜头在控制色散方面的不足所造成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色散呢?它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当镜头里面的透镜在折射光线的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线的色散率以及折射率的不同,从而使得不同颜色的光线无法同时聚集在一个焦点上。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要让蓝光汇聚在焦点上,那么红光以及紫光则难于汇聚。这时,物体边缘往往会出现红紫色的镶边。
对于大变焦比的数码相机来说,通常镜头里的透镜组合相对复杂,出现色散的程度会较为严重。特别是在使用长焦端进行拍摄时,色散更是很多数码相机发烧友感到相当头痛的问题。虽然现在不少厂商都尝试采用一些镜片来减少色散的现像,但问题是厂家能够在一部三、四千元的数码相机中投入多少的技术呢?例如奥林巴斯的 C-720UZ 在控制色散方面受到很多用户的攻击。在后来的 C-740 上,奥林巴斯就在它的镜头上采用了 ED 镜片(超低色散镜片)来改善它的色散情况。但在最终成像上它的改善并不是很大。
  
  第二、失去广角的优势。在现在推出的大变焦比数码相机中,除了少数高端的机型配备了 28mm 的广角端以外,其他的大都是从 38mm 作为最宽的广角端。这样做抓主要是镜头制造技术以及成本方面的原因。例如 10 倍光学变焦的奥林巴斯 C-740 的焦距折算成 35mm 相机时是 38mm-380mm 。这些在拍摄风景、家庭场景照时的优势无疑是大打折扣了。
  
  因此,在选购中端的长焦数码相机的同时,往往就意味着消费者的机型已经失去了拍摄广角照片的优势了。虽然现在不少中端的小变焦机型都是从 32mm 作为广角起点,但至少比起 38mm的最大广角,则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理光等厂商业也推出了 28mm 广角的中端 3 倍光学变焦机型,在这方面,大变焦比的数码相机是不具优势的。
某品牌一款高端长焦镜头的结构图,当然在此类单反相机的镜头中使用的ED镜片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比数码相机上的强得多。
  
  第三、小面积的 CCD 。对于数码相机来说,由于 CCD 的感光面积比传统的 35mm 胶卷小得多,因此在制造长焦镜头的数码相机时更加具有优势。从现在各个厂商的产品来看,为了节省成本,在制造大变焦比的数码相机时,厂商往往不是主要在镜头方面下手,而是通过缩小 CCD 的面积来达到大变焦比的目的。纵观现在推出的大变焦比数码相机,在采用的 CCD 方面都是大为缩水的。例如采用 420 万像素 CCD 的奥林巴斯 C-750UZ ,它的成像面积仅仅为 1/2.5英寸。因为如果采用 1/1.8 英寸 CCD 的话,为了保持同样的焦段,厂商就需要在镜头方面花费更多的功夫,这在成本控制上是不允许。
  
  下图是使用某款10倍光学变焦机型拍摄的,由于小CCD以及使用了较高感光度拍摄,画面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噪点。
我们知道,小面积 CCD 在噪点控制、动态范围以及细腻程度等方面都难于令人满意。例如采用 310 万像素超级 CCD 的富士 S5000 ,它的 CCD 成像面积仅仅为 1/2.7 英寸。无疑这就为它的成像能力埋下了祸根。事实也是如此, S5000 的成像效果还是难于让人满意的。其他小成像面积的大变焦比数码相机在成像上也有类似的情况。另外,大变焦比数码相机在很多情况下为了保证快门速度往往需要提高 ISO 感光度,这样,高感光度加上小成像面积,无疑使得大变焦比数码相机的成像大打折扣。
  
  第四、长焦镜头的手震问题。对相机来说,使用的长焦距,则相机稍微的震动往往会成倍地扩大。简单地打个比方,拿一条较长的竹竿时,一端震动往往容易导致整条竹竿的大幅度震动。数码相机的镜头也类似。通常来说,在手持拍摄时使用的快门速度值必须要比镜头焦距的倒数要小。例如使用 200mm 的焦距拍摄时,快门速度最好要保证在 1/200 秒以上。
  
  这样,对于长焦数码相机来说,本身由于长焦拍摄的小视角而导致进光量减少,再加上要保证较高的快门速度,这样无疑对光线具有很高的要求,否则就很容易手震而导致照片的模糊。  

  为了防震,松下的 FZ 系列机型采用了光学防手震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作用。但是笔者觉得一款低价位的机型,在防震技术上应该会有一定的水份。另外,一些用户在论坛上也提出“松下的防抖技术好像效果不是很明显”。对此,笔者没有具体对比过,只是提一个较为主观的想法供大家参考。当然用户也可以通过使用三脚架来尽量减少震动,但同时这样也会带来便利性等方面的问题,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
  
  第五、耐用性问题。大变焦镜头相比小的来说,它往往采用了更多的镜片,结构上更加复杂。对于相机镜头这样的精密仪器,使用不慎可能会导致镜片偏离光轴、镜片破碎等无可挽回的问题。而对于大变焦比的镜头,由于结构相对复杂、做工一般,因使用不慎而导致上述问题发生的几率则会大大提高。
  
  第六、对焦问题。数码相机的自动对焦是利用马达来驱动镜片移动来实现的。自动对焦的完成包括对焦点检测和镜片驱动两个主要步骤。长焦镜头由于视角比较狭隘,通过镜头的光线比较少,而对焦检测的完成和光线情况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一般来说长焦数码相机往往会比短焦数码相机花费更多的对焦检测时间;另外,长焦镜头的镜片组比较多,因此在自动对焦时马达需要转动的镜片也比短焦镜头的要多、要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大变焦比数码相机的对焦速度。
  
  第七、省电问题。现在市场上的中端大变焦比数码相机大都是采用电动变焦设计。即镜头的变焦是通过马达驱动镜片来实现,也就是说,整个变焦过程都是在不断地耗费电池的电力。对于大变焦比数码相机来说,焦段变长了,变焦的幅度也大了,也就是说耗电的问题则变得更加明显。这个问题对于选购长焦的消费者来说,也是不能不考虑到的。

  第八、长焦镜头更贵。一般来说,对于同个档次的数码相机,采用长焦镜头的数码相机往往要贵上不少。这个情况大家可以从市场价格中看出来。
  
  笔者列举了大变焦比数码相机的八个“罪状”,并不是说这种数码相机不值得买,而是希望大家能够想清楚,权衡利弊,有没有必要为了“看得更远”而损失一些重要的指标。近期看到一些消费者比较盲目,在选购时仅仅看到了它可以把远处的物体拉过来拍摄,而没有看到这种设计的负效应以及没有看到自己的真正需要。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大家的选购有些帮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X31 2672 BBC PM1.3/512/5K120 80G/2100 3BWIFI/BMDC300====

1万

回帖

125

积分

2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3-5-28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10-21 11:15:11| 字数 9| - 中国–广东–东莞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偷拍还非用它不可。
开发自动装配、自动测试系统,人类应该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机器能做的就让机器去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86

回帖

21

积分

2649

资产值

白金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4-9-25
发表于 2004-10-21 13:07:01| 字数 4| - 中国–河南–新乡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非浅
QQ:67890123 欢迎加我QQ切磋黑技X20/PIII600/320M/40G/CD-R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33

积分

1203

资产值

白金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3-8-17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10-21 13:13:33| 字数 41| - 中国–湖北–武汉 鹏博士宽带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焦,我最喜欢还是松下的FZ20,手感真的很好,防抖也做的非常不错,成像就不用说了
|ThinkPad X300 & X60|Apple MB|Nikon D200|Panasonic LX2|Zeiss 35/2|Nikkor 20-35/2.8D|Nikkor 50/1.8D|iPod Nano|Sony N707|iRiver iMP400|Etymotic ER4P|Sennheiser PX200|Treo 680|TomTom Go7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14

回帖

0

积分

1202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3-11-12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10-21 16:03:09| 字数 7| - 新西兰–奥克兰大区–奥克兰 Callplus | 显示全部楼层
C760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Comsenz Inc

GMT+8, 2025-10-24 00:14 , Processed in 0.074744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OPcache On.

手机版|小黑屋|安卓客户端|iOS客户端|Archiver|备用网址1|备用网址2|在线留言|专门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