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574|回复: 16

【抛砖引玉】多哈和大连

 关闭 [复制链接] |自动提醒
阅读字号:

1万

回帖

0

积分

3168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7-2-25
发表于 2007-10-20 16:23:31| 字数 1,263| - 中国–广东–中山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ZT。在杂志上看到简汉版,但是找了一圈,只找到繁汉版。无妨,转过来大家一起看看。

在過去幾週,我恰好到過多哈與大連,我必須說:我目瞪口呆。
  原因是,我已經超過三年沒去過這兩座城市了,而我這次幾乎認不出它們。
  多哈的天際線看起來就像是沙漠中萌芽的迷你型曼哈頓。這個一度沉睡的海灣由於石油和天然氣收入的大量注入,它如今有了摩天大樓。至於人口600萬的大連,它已經是一座小型曼哈頓。
  但這不是旅遊欄目,而是能源欄目。如果你想知道我為什麼仍然是個氣候懷疑論者(不是懷疑氣候變化,而是懷疑我們是否能夠減輕氣候變化)——這部分是由於多哈與大連。你可以想像這兩座你從來沒有聽過的城市的所有新的摩天大樓將消耗多少能源以及排出多少二氧化碳嗎?
  我不是在指責它們。它們的人民擺脫貧困是件好事。而且,畢竟,它們剛剛才跟上美國帶頭的高能源增長模式。我們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豬,但我們如今在你可能從沒聽說過的地方製造碳副本。
  沒錯,如今“美國人”到處都是——一度過著低能源生活方式生活的人們如今憑藉石油財富或勤奮工作搬進了美式的公寓、用上了汽車和家電。
  除非我們帶頭並改變在能源領域“成為美國人”的意義,我們的地球不能忍受這麼多的“美國人”。環保局交通及空氣品質司司長奧格(Margo Oge)在中國天津綠色汽車會議上表示,“自從1990年以來,美國對石油的需求已經增長了22%。中國的石油需求在同期增長近200%。如果我們照舊下去,到2030年,預計全球對石油的渴望將再增長40%。”這樣的胃口會吞沒我們所增加的一切綠色主動。
  你的房子改用了長效緊湊型熒光燈泡,對此我由衷高興。但在早餐時候,多哈和大連的增長就吃掉了你節省的所有能源。你買了混合動力汽車,對此我感到高興。但在中午之前,多哈與大連就吞掉了。美國國會在辯論是否要在2020年把美國的汽車英里數要求提高到歐洲水準。但在午餐時候,多哈與大連已經吞沒了那些成果——可能只是在第一道菜的時候。美國的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猛增”至美國能源發電的2%,我對此感到高興,但多哈與大連在晚餐的時候就吃掉所有這些收穫。你如今在做你所喜愛的美國雜誌所提倡的“20個綠色事項”。多哈與大連把它們都吞下,就像吞下就寢前的爆米花。
  但,我要說,這不僅僅是關於“它們”。這仍然跟我們有很大關係。歐洲最大的快運公司TNT的首席執行官巴克爾(Peter Bakker)告訴我這樣一個故事:
  “我們在歐洲經營3.5萬輛卡車和48架飛機。我們只買兩架波音747,這些飛機在全面運作時,每週可在我們在比利時列日(Li岢ge)的基地和上海之間往返九次。它們離開列日時只是半滿,但每天飛回歐洲時就塞滿了iPods和電腦。我們計算一下,這兩架波音747每週用的燃料和另外48架飛機加起來用的一樣多,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和另外48架飛機的總和一樣多”
  那就是為什麼說我們在愚弄自己的原因。沒有綠色革命,或者說,如果有,反革命處處反撲。沒有能源領域的轉換性技術突破,我們所增加的所有收益都將被全體新老“美國人”的成倍增長所吞沒。(作者 THOMAS L. FRIEDMAN)

1万

回帖

0

积分

3168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7-2-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6:24:23| 字数 3,984| - 中国–广东–中山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英文原版

In the last few weeks, I happened to visit Doha and Dalian, and I must say: I was stunned.

Before explaining why, let me acknowledge that chances are you’ve not visited Doha or Dalian recently. Indeed, it may be — I presume nothing — that you have never heard of either city. Doha is the capital of Qatar, a tiny state east of Saudi Arabia. Dalian is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s one of China’s Silicon Valleys because of its proliferation of software parks and its dynamic, techie mayor, Xia Deren. What was stunning is that I hadn’t been to either city for more than three years, and I barely recognized either one.

In Doha, since I was last there, a skyline that looks like a mini-Manhattan has sprouted from the desert. Whatever construction cranes are not in China must be in Doha today. This once sleepy harbor now has a profile of skyscrapers, thanks to a huge injection of oil and gas revenues. Dalian, with six million people, already had a mini-Manhattan when I was last here. It seems to have grown two more since — including a gleaming new convention complex built on a man-made peninsula.

But this, alas, is not a travel column. It’s an energy column. If you want to know why I remain a climate skeptic — not a skeptic about climate change, but a skeptic that we’re going to be able to mitigate it — it’s partly because of Doha and Dalian. Can you imagine how much energy all these new skyscrapers in just two cities you’ve never heard of are going to consume and how much CO2 they are going to emit?

I am not blaming them. It is a blessing that their people are growing out of poverty. And, after all, they’re just following the high-energy growth model pioneered by America. We’re still the world’s biggest energy hogs, but we’re now producing carbon copies in places you’ve never heard of.

Yes, “Americans” are popping up all over now — people who once lived low-energy lifestyles but by dint of oil wealth or hard work are now moving into U.S.-style apartments, cars and appliances.

Our planet cannot tolerate so many “Americans,” unless we take the lead and change what it means to be an American in energy terms. Attention Kmart shoppers: the world consumed about 66.6 million barrels a day of oil in 1990. We’re now consuming 83 million barrels a day.

“Demand for oil has grown 22 percent in the U.S. since 1990. China’s oil demand has grown nearly 200 percent in this same period,” Margo Oge, director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s office of transportation and air quality, told the Tianjin China Green Car conference that I attended. “By 2030, the global thirst for oil is forecast to increase by another 40 percent if we maintain business as usual.” Such an appetite would devour every incremental green initiative we make.

Hey, I’m really glad you switched to long-lasting compact fluorescent light bulbs in your house. But the growth in Doha and Dalian ate all your energy savings for breakfast. I’m glad you bought a hybrid car. But Doha and Dalian devoured that before noon. I am glad that the U.S. Congress is debating whether to bring U.S. auto mileage requirements up to European levels by 2020. Doha and Dalian will have those gains for lunch — maybe just the first course. I’m glad that solar and wind power are “soaring” toward 2 percent of U.S. energy generation, but Doha and Dalian will devour all those gains for dinner. I am thrilled that you are now doing the “20 green things” suggested by your favorite American magazine. Doha and Dalian will snack on them all, like popcorn before bedtime.

But, as I said, this is not just about “them.” It is still very much about us. Peter Bakker is the chief executive of TNT, the biggest express delivery company in Europe. The 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 2007 just listed TNT as the No. 1 company in terms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Mr. Bakker, whom I met in China, told me this story:

“We operate 35,000 trucks and 48 aircraft in Europe. We just bought two Boeing 747s, which, when fully operational, will do nine round trips every week between our home base in Liège [Belgium] and Shanghai. They leave Liège only partly full and every day fly back to Europe as full as you can stuff them with iPods and computers. By our calculations, just these two 747s will use as much fuel each week as our 48 other aircraft combined and emit as much CO2.”

That’s why we’re fooling ourselves. There is no green revolution, or, if there is, the counter-revolution is trumping it at every turn. Without a transformational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 in the energy space, all of the incremental gains we’re making will be devoured by the exponential growth of all the new and old “Americans.”


此人有地中海研究背景,获牛津大学现代中东研究硕士学位。1981年加入纽约时报,报道财经要闻和OPEC及能源问题,随后成为报道美国外交和国际经济大拿记者。三次获得普利策奖,著作包括《世界是平的》等。

[ Edited by  SKTOO on 2007-10-20 16:27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0

积分

3168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7-2-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6:27:41| 字数 8| - 中国–广东–中山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连板登都没人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96

回帖

1

积分

6304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6-12-18
发表于 2007-10-20 16:29:35| 字数 27| - 中国–广东–深圳–南山区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帖子过百字后,只有对这个题目感兴趣的人会把全文看完
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119

积分

2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7-10-1
发表于 2007-10-20 16:37:11| 字数 79| - 中国–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的看完了的人飘过——

说得很好。不知道坛子里面关注这个问题的人多不?

()二氧化碳、全球变暖——

[ Edited by  独下西楼 on 2007-10-20 16:39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0

积分

3168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7-2-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6:41:12| 字数 2,941| - 中国–广东–中山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一下别人对这篇高论的读后感

和Susan在moonstruck坐了一个下午,她说越来越觉得其实美国人和我们很像,讲课的老师,听课的学生,认识的普通美国家庭,还有每天擦肩的路人。如果逐渐从细节去慢慢了解与体会,原先的很多不理解与隔膜会淡去不少。这一点,我们都欣然达成了共识。

可睡觉前,一些新闻却怎么都令我欣欣然不起来,先是奥组委宣布,08年奥运圣火将不经台北,理由是圣火传递需要提前一定时间做好准备工作,而给大陆与台方接洽的谈判期限已到,鉴于双方商议无果,为考虑大局,只能做此决定。真是,越敏感越易让他人抓把柄的事儿,越出篓子。

其二,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又出了篇稿子,题为《多哈与大连》,让人看了很不爽,有种想找其理论的冲动。此人有地中海研究背景,获牛津大学现代中东研究硕士学位。1981年加入纽约时报,报道财经要闻和OPEC及能源问题,随后成为报道美国外交和国际经济大拿记者。三次获得普利策奖,著作包括《世界是平的》等。即便是这样一位资深且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也难免不犯一些美国媒体在华报道方面的通病,亦或是猎奇报道世界的通病,要么就是American innocence,汗!

先说题目,作者用了修辞学中的押头韵(alliteration),“Doha and Dalian”,还是有一定的写作技巧。我也在想,为什么偏偏是这两个城市,也许是故意找上来配合押韵的,后来才有点线索,中东问题专家正好迎合“中国神话”,有话说更有人爱听。开头说他前阵刚去了这两个地方,然后就表示了震惊。文章用的词是stunned,这个词除了surprise外,还有upset someone的意思,他果真有这么国际主义?往后看下去,非也。

接着,作者毫无根据地推断可能读者还未听说过这两座城市的名字(也许专只美国读者),然后介绍多哈是沙特东部一个小国卡塔尔的首都,大连是中国东北的硅谷。这一点,至少我们中国人都还知道多哈,有亚运会作证。西方人不关心亚运会,就不兴我们知道?

下面一笔带过了这两座城市近年来的发展与变化,说多哈俨然是沙漠中兴起的小曼哈顿,而大连他三年前去时就已经有小曼哈顿了,可如今又好像多造了两个新的,其中包括人工半岛上的会议中心。

然后,一个ALAS,他开始“忧国忧民”了。说自己写的不是旅游专栏,而是关于能源的。一个尖锐的问题迅速提出,“如果我对我们正在努力缓和的气候变化表示怀疑,那大部分是因为多哈和大连。你能想象这两个你从未听说过的城市里新崛起的摩天大楼将要消耗多少能量,或将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吗?(If you want to know why I remain a climate skeptic — not a skeptic about climate change, but a skeptic that we’re going to be able to mitigate it — it’s partly because of Doha and Dalian. Can you imagine how much energy all these new skyscrapers in just two cities you’ve never heard of are going to consume and how much CO2 they are going to emit? )

尽管作者此时表示,他并不是在责备,说看到那里的人民摆脱贫穷是好事,但后面却开始罗列自己的一二三了。一,虽然美国还是世界能源消耗第一大国,但我们在很多你们都不曾听过的方面开始改善(并未举例证明);二,更多“美国人”渐渐涌现出来,他们靠石油发家或辛勤劳动,开始过上美国人一样的生活,搬进美国式公寓,开上了轿车等;三,地球已经无法容忍这么多“美国人”了,除非我们当老大并改变能源意义上“美国人”该怎样理解;四,1990年以来,美国的石油需求增长了22%,而中国同时增长了200%。而这样下去,我们美国人在绿色行动方面所做的努力将付诸东流。

然后他开始将故事了:嗨,你们家里都换了节能灯泡我很高兴,但多哈和大连的一个早餐就把你们省的能源耗尽了;你们都改开混合体汽车了我也很高兴(那是什么玩意),但多哈和大连在中午之前把你们省出来的都用光了;我也很高兴,国会在讨论是否2020年前我们也要实施和欧洲一样的汽车里程要求限制,可多哈和大连也许就在午餐时把这些省的顶替了;美国能源的风能与太阳能利用比例在攀升至2%,但多哈和大连一个晚餐也就全抵消了;我更兴奋的是,你们能都按照美国畅销杂志倡导的那样,做20件环保点滴,可多哈和大连睡觉前的一包爆米花就全崩没了。(额地神哦!你得四不知道,俺们睡前不吃窝东西)

前面刚说看到我们过上好日子是好事,只可惜是冠冕堂皇的客套,真相不功自破了。你们不是一直宣扬平等吗?你们占了谁的地暂且不说,就兴你们洋房洋车享用得乐此不疲,我们刚刚过上你们早都麻木得还不及三分之一的好日子,这就不乐意了?嫌我们浪费,污染了?你们工业革命几十年,剥削劳动力,聚敛资本,然后打着民主环保得旗号可以洋洋得意指手画脚了?人和人不是生来平等吗?追求幸福与快乐得权力不是毋庸置疑吗?这会儿您嫌天不蓝了,开始吹沙子了,都归咎于我们刚刚起色得日子,好比我们搀扶着你过了独木桥,你过了河觉得对岸的风景并不好,然后开始叫嚣等我们过河是耽误时间,防碍你前进了。这是什么性质,地球人都知道。更何况,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空洞等一系列问题,并非立竿见影导致的,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道理你比我们清楚。看看你周围大到家具电器,小到刀叉灯泡,哪一样不是成天挤着公车汗流浃背的2D人辛勤劳动换来的?用完了,返回的却是垃圾。我们立起的烟囱也有你们一份,我们的天不蓝也有你们的责任。We are all connected.

且慢,你不是说你们都是优秀国民听话得很,做着20件环保点滴吗?那么,公共建筑物里夏天冷得要加外套,冬天热得只能穿短衫,超市冰柜里得冷气能让穿凉鞋的脚寒得刺骨怎么解释?你们就果真这么娇气?一家好几辆车,空调不断;节假日办公室的电源,走廊里的电灯,屋内的呼呼冷风都是谁开的?据我的观察,节能的意识你们很多人是没有的。对了,我们睡前只看电视,不吃爆米花。那洋玩意儿,再建几个曼哈顿,我们都学不会。

最后到好,作者觉得要顾全大局,还有个旧世界没说呢。欧洲最大的快递公司TNT总裁声称,他们的两架波音747每周比利时与上海间往返七次,出发时几乎是半空的,而每次从上海回来塞满了货物,这两架747每周所耗的燃料和释放的二氧化碳等于其他48架小飞行器总和。有意思,要是当年他们不和你们整个什么联军来我们这儿烧杀掠夺,还指不定谁运谁的呢?

终于结尾了,作者说其实是美国人自己在愚弄蒙蔽自己。他说本无绿色革命,如果有,反绿色革命的行动在每个环节都被诋毁了。如果能源空间没有技术革新,我们所取得的努力(没有见到也没有起色),将会被那些呈指数增长的新旧“美国人”所吞噬。

分析到这个地步,一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以下是拍摄于9月25日晚UIUC校园内的普通学生公寓,请看楼外灯火通明,我虽已经习惯这里没有节约的意识,但见到此景,还是stunned了.


-----------------上文转自七月博客。

[ Edited by  SKTOO on 2007-10-20 16:47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回帖

4

积分

5万

资产值

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注册时间
2004-5-5
发表于 2007-10-20 16:43:52| 字数 8| - 中国–江苏–苏州–常熟市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连去过许多次。
一切可以用以下四点解释:
1.RP
2.阴谋
3.幻觉
4.平行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0

积分

3168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7-2-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6:48:56| 字数 12| - 中国–广东–中山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去过。但是朋友说很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119

积分

2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7-10-1
发表于 2007-10-20 16:48:59| 字数 66| - 中国–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国界

——无国界。

如果站在一个无国界的角度看待,其实Thomas L. Friedman

一些观点就是可取的,只是对于一些问题的分析就很可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0

积分

3168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7-2-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6:49:47| 字数 12| - 中国–广东–中山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人的霸道由此可见一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1

回帖

0

积分

806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5-12-17
发表于 2007-10-20 16:52:00| 字数 72| - 中国–广东–深圳–福田区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Posted by Oh on 2007-10-20 16:29
一般帖子过百字后,只有对这个题目感兴趣的人会把全文看完

同意 你喜欢snoo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128

积分

10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5-10-13
发表于 2007-10-21 01:46:35| 字数 294| - 美国 Verizon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刚到美国的时候   也很惊讶校园里各个楼的灯从来不关 办公室内也不关     

MANHATTAN美丽的夜景也是因为无数彻夜不关灯的办公楼      打印纸浪费无数   也不会留做草稿   直接丢掉  

我感叹富裕的同时    也感叹奢侈    以及对世界其他角落的ignorance

后来我问几个美国朋友    答曰     灯不关其实比较省电  因为开关的刹那耗电更大         而白纸直接丢掉   更是因为我们有优秀的回收系统

后来读过篇文章   分析比较开关刹那的耗电量    以及灯持续亮的时长极限     结论是   关灯比彻夜开省电

于是又去求证朋友   或者教授       答曰    关灯如果导致人在黑暗中摔倒    那损失更大

再于是    保护人权就成了浪费能源的借口    所有的都冠冕堂皇起来     而汝等节约能源的    反倒成了忽视人权的人们



你知道的   美国  从来不缺借口
Life is Not About How Many Breaths You Take

But About The Moments That Take Your Breath Awa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回帖

639

积分

5万

资产值

天下无敌I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06-1-25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月全勤勋章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年全勤勋章2017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7-10-21 01:51:21| 字数 171| -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Posted by LoveMyTT on 2007-10-21 01:46
我刚到美国的时候   也很惊讶校园里各个楼的灯从来不关 办公室内也不关     

MANHATTAN美丽的夜景也是因为无数彻夜不关灯的办公楼      打印纸浪费无数   也不会留做草稿   直接丢掉  

我感叹富裕的同时  ...


关灯为了保护人身安全。。确实解释得过去。。

不过去到别的国家拿枪打人。。就赞同不了了。。
当一个女子在仰望天空的时候她并不是在找什么,她只是寂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128

积分

10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5-10-13
发表于 2007-10-21 01:53:32| 字数 4| - 美国 Verizon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莲花北村 的帖子

世界JC
Life is Not About How Many Breaths You Take

But About The Moments That Take Your Breath Awa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128

积分

10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5-10-13
发表于 2007-10-21 01:55:03| 字数 45| - 美国 Verizon | 显示全部楼层
JC= 基础  坚持  基层    机场   检察    阶层     建材

唉    又忘了这俩字被咔嚓了    真不好意思


若干年后   不如大家都用拼音
Life is Not About How Many Breaths You Take

But About The Moments That Take Your Breath Awa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0

积分

3168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7-2-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1 15:34:17| 字数 8| - 中国–广东–中山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LoveMyTT 的帖子

典型的抢道逻辑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0

回帖

0

积分

1697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3-8-26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7-10-21 15:53:50| 字数 52| - 中国–广东–深圳–福田区 电信/南山区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关灯听说还有一个借口,为了监控,这样就随时能查看监控录像。因为很多美资企业在中国也有同样不关灯的习惯。
无聊的生活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Comsenz Inc

GMT+8, 2025-11-8 08:20 , Processed in 0.116184 second(s), 49 queries , Gzip On, OPcache On.

手机版|小黑屋|安卓客户端|iOS客户端|Archiver|备用网址1|备用网址2|在线留言|专门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