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by
topnb on 2008-2-7 15:30
1991年,宋炳华考入山东聊城师范学院。大学期间的他,依然不太爱学习。父亲花了两个月工资给他买了一台照相机,从此,他就迷上了照相。课外活动的时候,同学们都在玩,他就在图书馆前面摆个摊,守着给同学们照相,六毛钱一份。那时候,大家都说他不务正业,但他不以为然,还自说自唱地成立了摄影协会。
……
机遇:落难时的一份菜单
1991年8月,宋炳华初次来到深圳,他的动机很单纯——买台便宜点的电脑。
那年夏天,他刚从华师大研究生毕业,打算回大学继续当老师。宋炳华当时任德州市计算机协会会长,自己连台电脑都没有太说不过去了,听说深圳电脑便宜,好歹弄一台。宋炳华到达深圳时已是8月4日晚上7点多了,华灯初上、夜色璀璨。他痴痴地站在街心,被林立的高楼大厦深深吸引,眼睛都不够使了。好半天才想起肚子饿,一掏,钱没有了。外表敦厚的宋炳华早就被贼瞄上了。
……
第二天清晨,宋山木起身拍拍尘土来到一个
小吃店,用身上最后的几块钱吃了顿早点。吃饭时,他无意中瞥见
里屋有一台电脑,而店里的菜单却是手写的,字迹潦草歪歪扭扭。宋山木好奇地问:“老板,为什么不用电脑打一份菜单呢?”老板叹了口气:“哎,没人会用啊!”宋山木说这还不好办,于是起身打开电脑,不大一会,一份漂漂亮亮的菜单就打出来了。老板高兴地合不拢嘴,不仅全免他的饭钱,还额外给了他200元钱。宋山木说这哪行,老板对他说:“您有所不知,我这菜谱要是到外面打一份,得花五六百呢!”宋山木惊愕地合上不嘴。看着手里这200元钱,他第一个念头就是打道回府。小老板点了他一句:“您这么有才气,深圳会电脑的人又少,您为什么不在这里大展拳脚呢?”一句话点醒梦中人。现在回想起来,宋山木还很感激那顿豆浆油条的风云际会。
……
宋山木做事奉行“马上办”的原则,绝不拖拉。他用一晚的时间,用圆珠笔写下数百张小字条,然后挨家挨户去投放——“电脑培训,收费80”。
1991年8月,第一家山木电脑培训就这样红红火火开张了。创业初期,宋山木简直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所有的事都是他一个人做。他既给人家上课又要自己搞宣传,还要接待报名;一个人既教英语又教电脑又教日语还教会计;另外还要卖电脑,如果是学生要用电脑,他就弄散件组装;卖给人家还要送货上门。经常看见他骑着自车,车后面拖一个两轮的小拉车给人家送货。后来,他又招了几个人,状况才有所缓解。如今,所有这些经历都化为了财富,既养活了自己也教育了别人,“山木培训”的每个员工都对这段创业史如数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