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08-5-26 22:41:29| 字数 1,197| - 中国–广东–中山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西藏生死之书>,这个不是关于藏99999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人类对生死的探求,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之前大学的时候,我也看过<相约星期二>,讲的是作者每周二都开车去探望他的大学教授,而那个教授得了末期癌症,生命在快速倒数中,而得了绝症的教授,反而很平心的看待生命,和对人生这里的探求.直到死,都和他学生分享.
后来,我看了<生死之书>虽然里面有很多宗教的问题和观点,暂时不是很认同,但是有一句话的确是很让人感触.
他们说:中国,是世界上最缺少死亡教育的国家.
今年遇到了一个美国的愤青,(美国也有愤青),谈到人生的理念上,他也说了一些我们国人鲜为人知的事情
就是美国的死亡教育
"WHERE WILL YOU GO WHEN YOU DIE",他说这句话,是在小学开始说的.
他们会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死,而我记得,我们童年的教育,是最避忌说"死"的.
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死,除了自然死亡,还有很多是疾病,意外,事故,灾难.
生活不是永恒和固定的公式,那么什么才是真实呢?
所有的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死有命,万物皆空
而西方人,和中国人,还有西藏佛教,都有关于轮回的说法,虽然描述各有差异.那么是否真的有轮回呢?我不知道.
但是知道的是,怎样选择我们自己的生活,怎样过好每一天.
对于死亡,很多人看法不同.其实,<生死之书>上谈到面对死亡的观点,有一些我还是比较认同的.
其中说到面对临死的亲人和朋友,最好的对待,是让他们安乐的死.
所谓安乐,并不是打麻醉和催眠,而是不需要太伤心的看待他的死.也不要对临死者说没有他无法生活.让他了无牵挂的离去,是对死者的最好对待.
以前公司的一个师奶同事说,她一个同事的孩子,2岁,得了脑癌,他们父母花了50多万,负债累累去给他的孩子治疗,最后孩子昏迷了,还吊针了20多天才死去.
其实我不太同意这种看法,虽然被某些所谓很有感情的师奶或者某人骂,但是,我却很认同<生死之书>的观点.
对于这些已经得上绝症的人,那些无谓的治疗,只是增加他们的痛苦,抹杀他们仅剩的光阴,最残酷的爱.
很多人认为,临死的人给他吊针,维持他们的生命,或者那些在睡梦中死去的人,他们是没痛苦的.
我以前也这样认为,后来看了很多研究死者的书,我才明白,那些人只是没办法呻吟和哭喊而已,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没有痛苦.
放下,和解脱.是宗教哲理上,最富有感情的行为,也是很多人认为最冷血的行为.
我想,我不愿意看到临死一个亲人或者朋友,被那花几千块一天吊针和设备搞到,死都不能死.
其实人生,年轻时候,朋友聚会是在婚礼.,而老年时朋友聚会却是在葬礼.
生生死死,为何要逃避呢?不能正视死亡,怎么去正视生命?不能正视死亡,怎么能懂得如何过好每一天?
死亡,除了面对自己的死亡,人生还要面对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的死亡.
生死有命,万物皆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