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nkdad 发表于 2024-3-26 00:28

【原创】 不吹不黑,下沉轴真的为了轻薄吗?

本帖最后由 thankdad 于 2024-3-27 21:34 编辑

【前言】
本文主要取材于近现代机(23~24款)和中古机(2021±1年),偶尔会引用上古机远古机,因为本人搞机太多或偶有记混,欢迎讨论指正。图片多取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删。

【正文】
TP在高端型号率先使用下沉轴得追溯到X1C初代了,接着轻薄系列大部分本子都陆续从立轴转到下沉轴,给人一种轻薄就得是下沉轴的感觉,那么,下沉轴真的是为了轻薄吗?这个问题争论了有10年了,本文将对此进行一定深度的探讨。

先从屏幕面板说起吧,16:9年代,TP采用的面板是这样的:

到了16:10年代,TP采用的面板是这样的:


可以看到,电路板折到背面了。


传统的AB面+立轴布局是这样的:

挺好的对不对?面板突出的部分刚好在立轴缺口中间。

再看看,现在的AB面+下沉轴是这样的:

所以,知道为什么2021款X1C开始用L轴了吧?因为采用的16:10屏幕少了一块啊,或许联想早就想学苹果了,这可终于实现了。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两个图里,立轴的屏轴区高度要高一些呢?这个看看屏轴结构就知道了:

这是隐士(下沉轴)的铰链。


这是P15(立轴)的铰链。

侧面看一下:

下沉轴的铰链在机身,而立轴的铰链放在AB面,占用了一定的空间和厚度。从侧面看,立轴结构要带动轴承的力矩是很小的,所以立轴的固定部分所需占用的空间(主要是高度)也是要高于下沉轴的。而下沉轴,转动轴承的力矩足够长,只要L型连接处足够牢固就行了,实际上,也有足够的空间去保证这个L型结构的稳固。

接下来,仔细看看立轴的模样:


几乎都会有那么一条凸起。有人说这是“加强筋”,其实这根本不是加强筋,只是铰链部分的容身之处,目前的技术来说,AB面还是需要加厚度才能容纳铰链的。顺带提一下唯一的立轴X1C,2016款也有那么一个凸起,这个设计只用了一代就玩完了。

所以回到主题:下沉轴真的为了轻薄吗?

确实是,铰链部分需要更大的厚度,还有,立轴的铰链肯定会额外占用一些AB面的空间,而下沉轴的铰链因为在机身内,本身跟A面就已经有了一部分距离,所以固定在A面的铁片可以稍微小一号就能达到稳定要求的力矩,从而减小AB面的空间占用。

总结起来,如果用立轴,厚度可能增加1mm,高度可能增加5-10mm,下沉轴确实可以让机器更薄,面积更小。1mm很小吗?对X1C来说不小了,说个数据,有SPEC可查的X1C2014到2024,这10年累计就只减少了2mm多的厚度,这1mm可顶X1C四年的发展了。

但下沉轴真的只为了轻薄吗?

屏幕部分可以像P15那么处理,只凸出屏轴部分,同时挖掉C面相应位置,从而让屏幕依旧保持厚度,薄这个问题是可以部分解决的。却诞生了另一个问题:丑。

你可以不认可苹果的设计,但你必须承认,现在是苹果主导了数码产品的审美观——扁平化,各大笔记本厂商都把产品向扁平化发展,像这样“加强筋”的设计,总是远离了主流。

再看个对比:


大家看看立轴的neo14和

下沉轴X1C2024。后者的下巴明显小一些,对不对?

事实是,两者的下巴几乎一样宽,造成视觉差异的原因,就是“下沉”,在开盖后,X1C的B面部分沉到了C面下,所以显得下巴窄了很多很多。给个特写吧:

看看这下巴对比。


最后是A面的样子:

虽然说审美是主观的,但依照苹果主导的审美方向,谁胜谁负不用多说了吧。

写到这里,其实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采用下沉轴的目的,轻薄占五成,颜值占五成。

【结语】
很多坛友都在埋怨:大众对X1的要求可能是17mm附近吧,真不需要太轻太薄,厚一点可以更舒适。

其实这么想也没错,但对产品经理来说不是这样。

产品经理眼中是这样的:厚度参数上,大众对厚度的容忍能力大致是高斯分布,现阶段接受17mm厚度的最多:

14mm太钻牛角尖,而15mm能让80%+的人满意,而且设计成本不至太高,于是15mm就是设计目标了。实际上还要考虑买家心理,做到15mm后,能让心理预期是16~17mm的人有惊喜感,更能让他们掏钱。至于真有人能分辨出0.几mm吗?有,我同事能轻松分辨iphone13和14,这0.1mm的差距,一摸就秒答,还无需AB对比。

以上非严谨数据,为了说明一件事:作为产品经理,设计目标肯定是要以大部分人的容忍度为依据的。

至于审美,虽然是主观的,你可以不喜欢苹果的设计,但你必须承认现在是苹果主导了数码产品的审美观,而买TP的睾端商务人士也有很多是女士,颜值就是正义,她们在乎颜值甚于任何其他体验。企业都是为了赚钱的,产品满足用户才能活下去,睾端商务人士对颜值外的其他因素没那么高的要求,对他们来说,立轴的所有优点加起来,都不如颜值这两字,这才是影响X1系设计的决定性力量。

(说白了就是,坛友们的购买力不够影响联想啦{:1_308:}实话不好听,但道理就在那里)

小白龙 发表于 2024-3-26 00:32

讨厌下沉轴/一字轴 特别是惠普战X那种 下沉轴+ 后面散热 把热气都吹到屏幕上了 真是大聪明设计

猪尾巴卷卷 发表于 2024-3-26 05:58

说白了就是,坛友 又穷事又多^t^

海阔的天空 发表于 2024-3-26 07:17

宁可厚一点,也要立轴,看着踏实,用的放心……

Oliver2017 发表于 2024-3-26 07:41

苹果也不是下沉式屏轴啊,但是就能做的很轻薄,估计各大厂家为了共享屏轴。压缩成本吧。

lovebabyjing 发表于 2024-3-26 07:47

本帖最后由 lovebabyjing 于 2024-3-26 07:51 编辑

苹果的下沉轴,隐藏的比较好,正面看不影观感,TP那大屏轴正面看太丑了

shenyan002 发表于 2024-3-26 08:50

有见解

suiwinder 发表于 2024-3-26 08:50

一直不太想用新电脑,就是不喜欢下沉轴。P系列又太贵了,买不起啊。

王杰88 发表于 2024-3-26 08:56

机哥现在的新款电脑立轴

chenxinyi 发表于 2024-3-26 09:45

多谢分享,下沉轴和立轴的阻尼感,耐操性也可以对比一下。:)

thankdad 发表于 2024-3-26 10:02

Oliver2017 发表于 2024-3-26 07:41
苹果也不是下沉式屏轴啊,但是就能做的很轻薄,估计各大厂家为了共享屏轴。压缩成本吧。 ...

真不是成本问题。

macbook那屏轴开不了180度的,联想抄苹果的话,估计你们又会说了,联想省成本不让开180度,联想可真难啊。{:1_308:}

thankdad 发表于 2024-3-26 10:14

chenxinyi 发表于 2024-3-26 09:45
多谢分享,下沉轴和立轴的阻尼感,耐操性也可以对比一下。

阻尼是可自调的,但想单手开合,肯定是下沉占优,因为转轴固定在机身更低处,肯定比放得的立轴老高稳啊。


耐操性,其实你看P15和隐士的屏轴就知道了,用料相同的情况肯定下沉轴耐操些,立轴因为整个A面和转轴中心基本在一条线上,在掰动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垂直力撕裂A面,所以需要额外加长金属加固。现在的TP屏轴,无论是哪种,方案都很成熟,基本OK,极少有坏的了。

ssc505684708 发表于 2024-3-26 11:37

本帖最后由 ssc505684708 于 2024-3-26 12:34 编辑

帮楼主补个【摘要】节省阅读时间:
立轴肯定要稍微厚一点,转轴部分在AB面,而下沉轴只有折叶部分在AB面,转轴部分一定比折叶部分厚,所以相同厚度CD面最终肯定是立轴厚。

文章里面几个问题简单聊聊:

【立轴液晶面板适配性谬误】
先看看这个立轴有没有文中所谓的方形液晶面板空间占用问题(借用HaxOr TB店铺的图)

这是x6的立轴,因为没有下沉轴A壳下方的3枚螺丝孔,空间占用只有转轴部分,能够完全兼容16:10面板的无凸起外形。

实际上BOE Hydis的SXGA+面板也是驱动板后置的无凸起设计。
https://www.panelook.com/images/20110429/1304066138558189.jpg

所以立轴在早年的设计中实际是这样的:


文中要讨论轻薄本,拿P15的立轴对比自然是不太科学的。
这里辐射一下P15的立轴:这款立轴居然是有张力螺母,T61如果是这种结构的立轴,屏轴门可以避免。

【补充:下沉轴与180°开合的冲突问题】

180度开合的本子不做D壳抬高,用下沉轴有磨A壳的问题。

解决办法是给D壳一个上抬角度,比如6芯电池。

目前全系列磨A壳。

小问题,但属于设计逻辑问题,属于下沉轴的先天缺陷。

立轴肯定要稍微厚一点,原因楼主讲很清楚了,转轴部分在AB面,而下沉轴只有折叶部分在AB面,转轴部分一定比折叶部分厚,所以无法避免。但立轴完美兼容180度甚至更大角度开合,没有磨A壳的问题,本身逻辑正确。

【结论部分关于正态分布的问题】

首先人群对机身厚度的接受能力是否符合Gaussian distribution,这个最好有参考文献支撑。万一是个Bimodal或者Positive/Negative skew distribution那就不好拿mean和sd计算曲线下面积了。


能看出结论本身是想强拉一个cut-off为15mm,认为位于cut-off右侧人群一定能接受更轻薄的设计,

(因图中mean和sd缺失,只能根据x轴的7组数据假设)

实际情况其实并不是16mm厚度能满足84%人群,15mm厚度满足97.5%人群这种理想状态。

举个例子:

喜欢轻薄本的人群实际上不能接受更厚的,于是分布是这样的:


喜欢轻厚本人群实际上又讨厌更薄的,于是分布是这样的:


同理,极端轻薄爱好者又变成了这样:


也就是说产品本身的厚度与满足人群并不是完全涵盖的关系。

在本模型中以15mm作为cut-off仅能完美满足第一组部分人群,推测为47.5%,confidence interval让流调的人去弄。

【关于个人购买力能否影响联想】
别说坛友,就算是文中所谓的全部高端商务人士的购买力,也无法左右联想的产品设计。
能够左右联想产品的,有且只有友商资本。
友商全面铺开16:10,联想才愿意给x1c上16:10。
按楼主观点“论坛以外高端商务人士及女性的购买力决定联想产品设计”,联想现在应该继续给x1c用16:9才对,毕竟这么多年以来这些“高端商务人士”都是看到16:9就买买买的。而且该观点无法解释x1c 2016上凭空出现且仅持续一代的假立轴是怎么回事。
提醒一下楼主,x1c可是御三家万元旗舰里面最后用上16:10的,比xps13整整晚了一年。x1e也是看着xps15的16:10干瞪眼。假如说联想那几年业绩不好,摆不平16:10的供应链,比友商晚一点,也可以理解。一个出货量top1的OEM连个旗舰机型液晶面板供应链都搞不定,还要怪“高端商务人士消费能力”左右产品设计,这就不好了。

【以下纯个人吐槽,与本文无关】
吐槽一下唯厚度论的设计理念:败絮其中。
没有交叉学科的设计一定不是好的设计,有交叉学科也看跟什么学科交叉。
苹果的总设计是个搞卫浴出身的,卫浴这东西不需要很优秀的人机工效,也就无所谓人体工学。跟卫浴交叉学科,设计出来的东西都像卫浴。把水果全家桶摆浴室里面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现在有几个产品经理知道什么是人体工学?
一个不懂人体解剖学的设计师一定搞不明白人体工学,也就不容易搞出人机工效好的产品。
简单的例子:依赖触觉辩位的按键应该设计成什么样子?与无肌肉保护且神经浅表的身体部位接触的机器外壳应该设计成什么形状?与骨性突起和屈肌支持带接触的部位应该设计成什么样子?与小鱼际接触的部位应该设计成什么样子?
以上问题,对于一个不在意人机工效的设计师,他的答案也只能是“唯机器厚度一刀切论”。因为他脑子里除了厚度,就没别的东西。让他搞清楚正中神经在前臂走行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似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什么现在的产品经理很难理解IBM thinkpad曾经的高度?因为他们的认知里面只有诸如“厚度”,“重量”等等这些容易量化的东西。说糙话就是:整体水平不允许。







ssc505684708 发表于 2024-3-26 11:52

论坛文本编辑器神奇
长文必自动添加换行
强迫症一个头两个大
{:1_236:}

thankdad 发表于 2024-3-26 12:03

ssc505684708 发表于 2024-3-26 11:37
帮楼主补个【摘要】节省阅读时间:
立轴肯定要稍微厚一点,转轴部分在AB面,而下沉轴只有折叶部分在AB面, ...
嗯...最后的结语只是打个比方,无论均值还是方差都是随手的,用于表达主题内容,不做具体数值分析,意思就是产品经理考虑的不只是均值附近的人,而是尽量考虑足够多的目标用户,你认为需要严谨,那我就注明下了。

至于什么时候才改的16:10,那就是话题外了,我也没说是睾端商务人士不让用的,何况16:9还是10谁更符合大众审美还不好说呢,其实联想21年开始16:10还真不算迟,HP轻薄本840G9,工作站ZBOOK G9也在22年才有16:10。

ssc505684708 发表于 2024-3-26 12:14

thankdad 发表于 2024-3-26 12:03
嗯...最后的结语只是打个比方,无论均值还是方差都是随手的,用于表达主题内容,不做具体数值分析,意思就 ...

我原文是“旗舰系列”采用16:10,不是“全部型号普及16:10”
xps和spectre都比thinkpad x1c x1e更早
rmbp就不用说了,这么多年没变过
华为小米之流都是16:10,联想发现已经挂不住面子了
纯纯友商倒逼
高端商务人士用16:9没问题的,他们这么多年都是用脚投票,16:9一路买过来的,不然16:9早活不下去了。

wangguanhong 发表于 2024-3-26 12:33

喜欢立轴,看着舒心,用着踏实

xieuestc 发表于 2024-3-26 13:01

技术贴,赞

Oliver2017 发表于 2024-3-26 21:52

我也喜欢立轴,比如X230打开来,非常爽心悦目。

hackbay 发表于 2024-3-27 15:38

^c^感谢分享啊,学习了

ivex 发表于 2024-3-27 16:06

本帖最后由 ivex 于 2024-3-27 18:27 编辑

下巴大是屏幕本身的问题,屏幕的底部黑边(不含pcb)总是比另外三个边宽一些。但立轴的优势就是屏幕更近也更高,屏幕更显大,对颈椎压力更小,总之人体工学更合理。
而且立轴另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后侧可以设计东西,下沉轴只能空着。夹大腿同理。

又想起来一个事情,10年前我在手机行业的时候,翻盖机立轴的都比较好卖,下沉轴的普遍很难卖,基本都得赔钱处理。这是因为手机屏幕小,同样的尺寸下,下沉轴带来的距离增加会让屏幕明显显小。大多数人可能并没有想太多,但这种差距是实实在在能感知到的。

51finder 发表于 2024-3-27 17:03

安静,立轴,键盘手感,性能,屏幕。我发现拯救者完美符合这些。

Duoduobear 发表于 2024-3-27 17:18

我最早注意到下沉轴是2012年Sony VAIO Pro 13,那一年Windows 8刚刚发布,各厂家都配合Windows 8开发了新机型,特别是强调触摸屏功能。那时候轻薄本还刚刚起步,英特尔提出超级本概念才仅仅一年。
Sony VAIO Pro 13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它的屏幕转轴就是下沉轴,并且作为一个优秀设计进行宣传,强调翻开屏幕后,屏幕下方成为机身的支脚,抬高机身便于散热。
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设计。



makkii229 发表于 2024-3-27 19:54

ssc505684708 发表于 2024-3-26 11:37
帮楼主补个【摘要】节省阅读时间:
立轴肯定要稍微厚一点,转轴部分在AB面,而下沉轴只有折叶部分在AB面, ...

说的太好了

thankdad 发表于 2024-3-27 20:16

ssc505684708 发表于 2024-3-26 11:37
帮楼主补个【摘要】节省阅读时间:
立轴肯定要稍微厚一点,转轴部分在AB面,而下沉轴只有折叶部分在AB面, ...

我仔细看了下X61那种屏轴,是非常需要屏幕厚度的,T430之流也是这样的,但这样结构屏幕薄了就放不下了或强度不足了,有些人是捏着A壳的角开屏的,T410s/T400s的花屏门就是这样引起的,但现代TP屏轴几乎不见故障了。

更大的问题还是厚度方面,如果X1C使用这样的设计那厚度就玩完了,其实我很想看下neo14的屏轴拆解,因为TP里就它能做到立轴比较窄的下巴。

StormBolt 发表于 2024-3-27 20:59

P15那个丑什么丑啊,真矫情。。。

真正产品经理,除非蓝海市场。红海市场的产品经理现在更多只能称为商品经理,做好第一印象、捕获轻度和潜在用户比做一个好用但少人懂的更重要,市场是盲目的,去教育市场的成本太高了,只能顺应市场。

我以前做产品经理的时候,行业氛围就是这样,现在众多数码产品的实况也是这样。

ssc505684708 发表于 2024-3-27 21:33

本帖最后由 ssc505684708 于 2024-3-27 21:35 编辑

thankdad 发表于 2024-3-27 20:16
我仔细看了下X61那种屏轴,是非常需要屏幕厚度的,T430之流也是这样的,但这样结构屏幕薄了就放不下了或 ...
先不讨论x4这种机身强度能站人,能当坐垫(x6未知),x1c那小身板能不能的问题。

我就询问一个问题,你觉得是x6那种屏轴延申金属边条受力合理还是x1c那种低位3水平螺丝固定整个A壳受力合理?

有点好奇你是怎么根据个人猜测得出屏幕薄了以后强度会提升这种结论的呢?

还有你有没有捏住任何一个下沉轴机器的屏幕上方机身两个角进行扭曲测试?随便一个下沉轴机器的薄A壳都可以轻易出现形变,而同样的测试在老立轴机器因为A壳厚度的原因只会出现轻微形变,甚至像4芯的x6在进行测试时因为机身刚性优良,抗扭曲能力极强,扭曲A壳两个角不但A壳不会形变,反倒会带动下半身在桌面滑动。

之所以现在下沉轴机器的小身板下屏幕各种问题变少,那是因为液晶面板的进步,不是联想有什么黑科技,更不是下沉轴有什么魔法。
举个你再熟悉不过的例子:x230的LG ips白斑,有一部分原因是那个拼接A壳强度不行,但你觉得同年rmbp13的cnc A壳能不能抗住LG Retina屏那柔弱的背光呢?答案是一样不行。
液晶面板可不是你想象中一直都是像今天这么稳定。你给T400s配今天的面板可不见得能搞出花屏门。

thankdad 发表于 2024-3-27 21:34

ssc505684708 发表于 2024-3-27 21:33
先不讨论x4这种机身强度能站人,能当坐垫(x6未知),x1c那小身板能不能的问题。

我就询问一个问题,你 ...

你是不是看反了,我说薄了后,X6的屏轴结构就不够牢固了。

ssc505684708 发表于 2024-3-27 21:38

thankdad 发表于 2024-3-27 21:34
你是不是看反了,我说薄了后,X6的屏轴结构就不够牢固了。

你是说担心屏轴边条变窄以后会容易掰弯??

我猜同样做成水平3螺丝的布局,立轴的力臂比下沉轴短(因为螺丝位置上移),反倒A壳更不容易断裂。

ssc505684708 发表于 2024-3-27 22:08

thankdad 发表于 2024-3-27 21:34
你是不是看反了,我说薄了后,X6的屏轴结构就不够牢固了。

刚想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x6那种屏轴结构在最极限的情况下,是可以不做A壳的。。就把屏轴的边条延申一圈就好了。

x1c那种结构总不能把屏轴螺丝拧在液晶面板上吧。。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 不吹不黑,下沉轴真的为了轻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