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281|回复: 0

新华网中国体育体制讨论2

 关闭 [复制链接] |自动提醒
阅读字号:

49

回帖

0

积分

89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4-7-10
发表于 2004-8-30 19:09:30| 字数 2,837| - 中国–北京–北京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被誉为“金牌工厂”的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每年都有大批运动员退役,
其中全国冠军以上资历的就有七、八十人,而学院691个工作编制早已严重超
编,学院这方面已不可能给退役运动员安排工作,他们只能到社会上自谋职业。

  大连市人事局干部调配处处长刘斌介绍说,计划经济时期,退役运动员是由
人事部门硬性分到各单位,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但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不考
虑供需关系的行政命令方式就不行了,即使一些单位勉强要了运动员,首先下岗
的也是这些人。现在我们每年也分不出去几个,大部分退役运动员都得自己找工
作,很多运动员实际上就得处于无业状态。

  今年37岁的富志武曾是辽宁省击剑队男子花剑运动员并于1989年入选
国家队,取得过亚洲冠军。退役后,限于文化水平低,人事部门一直没能帮他找
到合适工作。10年来他卖过水果,帮朋友收过货,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现在
已经结婚生子的他仍和父母住在一间小房里。富志武说,运动员不包分配,像我
这样只会击剑的人到哪都不愿意要。

  由于退役运动员就业和伤病问题解决不了,造成一些体育项目出现后继乏人
的尴尬局面。退役击剑运动员孟兆华说,我的启蒙教练2002年想在大连重新
组建击剑队,可招生广告打出去后,最终仅有4个人来报名,因为人数太少,根
本无法组成一个队,只能取消。据带出过4届奥运会冠军的辽宁省女子柔道队著
名教练刘永福介绍,现在他和一些基层体校教练下去挑队员的时候,经常是回来
时两手空空,由于市场狭小,群众基础薄弱,条件好的苗子都不愿意选择柔道,
如果这种现象不在短时间内得到扭转,柔道项目将很难继续发展。

  由于生活的困窘和精神上的压力,加上缺少社会关爱,一些退役运动员在心
态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对生活产生绝望。辉煌一时的马家军,退役后的运
动员,除了王军霞、曲云霞、姜波等少数几个在社会上名气很大的队员境遇不错
外,其他大部分都处在待业状态。马家军中第一个拿到世界冠军的刘丽和爱人都
没有固定工作,一家三口住在一套月租300元的一室房子。她说:“压抑了6
年,我的脾气变得很坏,是变本加厉的那种坏。”就在马家军当年正辉煌的时候,
一名从马家军退役并分到沈阳公安局派出所工作的队员,工作不长时间就自杀身
亡了。

  建立运动员保障机制刻不容缓

  退役运动员艰难的生存状况,引起了国内相关人士的极大关注,他们一方面
呼吁国家有关方面应尽快在运动员退役安置费、医疗保险、就业等方面出台一些
相关政策,解决这些退役运动员的实际困难,同时提出应改革现行专业化训练体
制,做好运动员的退役安置工作。

  小运动员们在刻苦训练,但他们的明天在哪里?

  对像柔道、举重这样观众很少,没有赞助,很难进入市场,又不易在全民健
身活动中普及的项目,要想继续保持我国在这方面的竞技优势,国家就必须对其
重点支持,拨专项资金保证运动队训练、比赛的经费和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保障
及伤病治疗。

  一些专业人士指出,目前,运动员退役后之所以生存状况堪忧,与我国现行
的奥运战略、全运战略的奖励制度有直接关系。很多地区的领导及教练把全运会、
亚运会、奥运会出成绩、拿金牌当作部门和个人政绩的表现,这种思想直接导致
现行专业化训练体制弊端的产生。一个运动队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只要有一个人
出成绩,拿奥运冠军、全国冠军,那么教练、领导就有成绩。至于其他大多数没
有出成绩的运动员退役之后的出路问题、后半生的生存问题,则不在现行体育训
练体制能管理的范畴之内。

  据辽宁省有关训练单位的人事部门负责人介绍,现在运动员从退役那天起,
他在专业队的工资即取消,运动员的人事关系即转到当地人事部门,他本人与专
业队就没有关系了。针对这种现状,沈阳市人大代表、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
伟说,退役运动员在十几年的服役期间,不管他取得过成绩与否,都为国家做出
过贡献,在他们退役时一点政策也没有,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也不符
合人力资源调配的规律。孟庆伟建议,运动员退役之后能否像军队转业干部一样,
按照服役的年限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一定比例的退役安置费。这笔钱既可以使运动
员的后半生生活得到一定的保障,而且也可以为他们在退役之后继续谋取工作积
累一定的资本。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院长孙永言说,关于运动员退役后的安
置费,近几年各省体育局都提出了设想,相关的方案也都报到了国家体育总局,
但什么时候能出台具体政策还不清楚。

  伤病对于每个运动员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话题。当运动员期间治疗伤病都是
国家出钱,而一旦退役,巨额的医疗费都将由运动员自己承担。记者采访十几位
退役运动员都有不同程度的伤病。亚洲击剑冠军富志武说,腰腿有一些老伤对于
运动员来说,太正常了,是不值得一提的。原国家击剑队队员孟兆华说,运动员
的身体比天气预报还准,一要到阴天下雨,我们的身体准有反应。辽宁省体育运
动技术学院院长孙永言说,现在解决运动员退役后伤病治疗的问题,最为行之有
效的办法就是将其纳入社会保险范畴。根据运动员伤病的特点设计为他们服务的
险种。现在学院每年给每名运动员都按一定的比例上运动员伤残保险,通过这几
年运行的情况看,这些钱解决运动员的小伤小病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严重伤病
的医疗费仍然解决不了。

  向市场要效益,到学校办体育

  在记者调查中,一些专业人士提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退役运动员出路问题,
必须从改革专业化的体育训练体制入手。

  一是大力推进体育市场化、体育职业化。目前,足球、篮球等一些热门项目
在市场化道路上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国家应在此基础上,继续把市场前景好、
群众基础强的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向市场,走职业化的道路。辽宁省体育
运动技术学院院长孙永言说,应当把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推向市场,政
府对走市场化道路的项目要加大规范和管理力度,同时注意同国外接轨,多向国
外学习先进的职业化管理经验。

  二是将专业训练与全民健身活动相结合,多方开辟退役运动员就业门路。沈
阳市人大代表、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建议,用其所长是退役运动员重新就
业的最好出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将大大增加,而人
才市场的信息表明,目前一些适合全民健身的项目普遍缺少具有相当专业技能的
基层辅导员,如果这些项目的退役专业运动员能充实到基层的辅导、推广工作中,
既对提高全民健身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又有效解决了退役运动员的出路。国家应
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引导,对退役运动员开办的辅导班、健身俱乐部,实施减、免
税政策等等,尽最大可能扶持退役运动员第二次创业。

  三是大力推广学校办体育。沈阳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是1980年创办的,
以冬季项目为主。运动员成绩最好的得过冬奥会第二名和第四名、世界锦标赛冠
军。竞技体校副校长杨忠杰说,在运动成绩上我们与专业队有一定的差距,但我
们运动员在文化素质上是有保证的。平时学习中,我们对小运动员的要求不但要
保证学习时间,而且要保证学习质量。这样,使我们的学生在精通一门体育特长
的同时具备基本的文化水平,虽然从这里毕业只有中专学历,但他们的综合素质
都很高,毕业后无论是充实到基层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去,还是转行,都不是特别
吃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Comsenz Inc

GMT+8, 2025-11-8 07:59 , Processed in 0.07868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OPcache On.

手机版|小黑屋|安卓客户端|iOS客户端|Archiver|备用网址1|备用网址2|在线留言|专门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