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07-8-14 18:12:30| 字数 3,024| - 中国–广西–北海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北概况
湖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部,因处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之北,故称湖北,简称鄂。地跨东经108°21'42"-116°07'50"、北纬29°01'53"-33°16'47",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6位。湖北东邻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全省设有武汉、黄石、十堰、荆州、宜昌、襄樊、鄂州、荆门、孝感、黄冈、咸宁、随州12个省辖市,仙桃、天门、潜江3个省直管市,1个恩施自治州和1个神农架林区;市辖区(县级)35个,市辖县(市)63个,其中22个县级市,39个县,2个自治县。省会武汉市。 湖北有大小河流1193条,总长度达3.5万公里。在长江、汉江两岸的冲积平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大小湖泊,形成"江汉湖群",是全国著名的淡水湖泊密集分布地区之一,故湖北又以"千湖之首" 著称,其中洪湖为我省最大湖泊。星罗棋布的湖泊展示出水乡泽国独有的自然景观。再蓄洪、灌溉、旅游和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湖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将雨充沛,雨热同期,全省平均气温在15-17℃之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2-4℃,最热月(7月)为27-29℃,武汉地区绝对气温高达40℃左右,有"火炉"之称。全省平均日照1150- 2245小时,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年均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
湖北发展简史
湖北省历史悠久,在郧西、郧县、长阳等地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证明几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京山县屈家岭出土的蛋壳彩陶,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文献记载,在湖北境内,商代有楚(今南漳荆山)、卢(今襄樊)、彭(今房县)、庸(今竹山)等封国。在今武汉市黄陂区发掘的盘龙城,四周有夯筑城垣,城内有大片宫殿遗址,城外有作坊遗址和墓葬区,出土大批精美的铜器,是我国迄今在长江流域发现最早的商代古城之一。 湖北省是古代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楚是当时湖北境内疆域最大的国家。楚庄王曾经问鼎中原,成为霸主,同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齐名,史称春秋五霸。到战国时,楚国力更强,同齐、燕、韩、赵、魏、秦一起被称为战国七雄。楚国在长达800多年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楚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增添了耀眼的光彩。楚三闾大夫屈原的《离骚》是我国诗坛上的千古绝唱。人们熟知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是当时楚国的歌曲。全国重要的民间节日─-端午节,就是楚地兴起传开的。 秦统一天下后,分全国为46郡,郡下设县。楚作地名,重了秦始皇父亲的名讳,遂改以荆山(今南漳)之"荆"称之。后来湖北就多称荆,有时合称荆楚。 西汉时,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州。湖北主要部分属荆州。三国时期,直到西晋统一全国后,湖北境内大部分地区仍为荆州所辖。北宋初年,以洞庭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之地,置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之名即由此始。元代将湖北的东南部和湖南、广西划为湖广行省,省内有襄阳、黄州、蕲州、兴国、峡州、武昌、江陵(中兴)等州和德安、沔阳、安陆等府。明代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清康熙3年(1664年),分湖广省为左右布政使司。康熙6年(1776年),湖广左司改为湖北省,湖北省历史上第一次定名,沿袭至今。 湖北是中国开发较早的省份之一。京山县屈家岭文化遗址发掘证明,距今四五千年前已有陶器制作和水稻种植;在武汉市黄陂区还发现了商代古城盘龙城遗址。战国时,今荆州市江陵区纪南城为楚郢都遗址,亦是长江流域"楚文化"的中心,同黄河流域中原文化有密切联系,同为中国文化发祥地,楚国曾建都于此达411年。春秋战国时大冶已有采铜冶炼。秦汉时,由于湖北接近黄河中下游地区,凭借南阳-襄阳驿道,联系密切,江陵和襄阳发展成为经济和军事重镇。南北朝时中国经济中心开始南移,中原居民大量南迁,加速两湖地区的开发。唐代湖北地区稻、麦、麻、茶和蚕丝等农作物有较大发展。江陵成为中国南方经济中心。宋代江汉平原广泛挽堤围垸,出现垸田这一特殊的土地利用形式,使汛期漫水常淹的江汉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有余粮输出,故元明时流行"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唐宋时,武汉即以商业著称,江夏城(今武汉市武昌)和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并列为南宋三大都会。明中后期,汉江下游和举水、倒水下游地区引种棉花,至清中期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已跃居经济作物首位,手工纺织业迅速发展,武汉成为长江、汉江沿岸和两湖地区农副产品的大集散地,汉口并发展成为中国四大商业名镇之一。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势力由沿海侵入湖北,汉口、宜昌、沙市辟为商埠,开办工厂,在汉口等地建立制茶、烟草等加工工业。1904年京汉铁路和1918年粤汉铁路武昌至长沙段通车后,武汉成为华中最大水陆交通枢纽,内地最大港口。同时建立近代工业,有汉阳兵工厂、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武昌纺、织、丝、麻四局等,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1911年10月10日,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举起了辛亥革命的大旗。在中国***的领导下,湖北人民为了自由和解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北伐战争、黄麻起义、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以及将军县--红安在中国革命史上都写下了壮丽的篇章。1947年后,刘邓大军南下,相继在鄂北、豫南一带建立江汉、桐柏和豫南行政公署。1949年5月6日,武汉解放。5月20日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ZF和省军区在孝感县花园镇绩家畈西头湾1号院成立。
荆楚文化
湖北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光辉灿烂的楚文化使湖北省享誉国内外。风味佳肴:武昌酒楼的清蒸武昌鱼、老通城的豆皮、谈炎记的水饺、荆州的皮条鳝鱼、石首的鸡茸鱼肚和鱼糕丸子、GA的三鲜头菜、钟祥的蟠龙菜、江陵的散绘八宝、沔阳三蒸等,都是著名的地方风味。 地方文艺:汉剧、楚剧流行全省。汉剧有300年历史,角色齐全,长于抒情。楚剧语言质朴,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黄梅采茶戏源于明末清初,唱腔丰富,影响极广。说唱艺术有湖北大鼓、湖北评书、汉滩小曲、汉川善书等,丰富多彩。武汉杂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旅游资源:山水名胜与文物古迹二者兼备。雄伟的长江三峡驰名世界。七十二峰朝大顶, 二十四涧水长流,人誉"第一山"的道教名山武当山武当山为道教圣地。号称 "华中屋脊"和"绿色宝库"的神农架是重要自然保护区,不仅珍稀动物种多,"野人之迷"更令人关注。湖北人文旅游景观具有时代跨度大, 历史价值高的特点, 这里既有古人类长阳人遗址, 屈家岭文化遗址, 又有众多的古三国胜迹和楚都遗址"纪南城"; 既有辛亥革命遗址起义门、阅马场、又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及"八七会议"会址。文物古迹与革命胜迹遍布全省,从随州炎帝庙、秭归屈原故里、纪南故城、昭君故里、武汉古琴台、黄鹤楼、三国赤壁直到武汉起义军ZF旧址、京汉铁路工人运动"二七"纪念馆,可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省内江陵、襄樊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 本帖最后由 juno 于 2007-8-19 02:1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