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猫人赵半狄“事件艺术”——个人公民意识的重新诠释
熊猫人赵半狄作为国内特立独行的先锋艺术家之一,其以熊猫为招牌的艺术行为历来受到大家的极大关注,不得不提到的是,在传统绘画界中已经扬名的赵半狄,凭借“熊猫人”身份才真正进入了主流话语体系中。“人怕出名猪怕壮”,从四面八方而来的争议实属意料之中,但是,赵半狄不是在伪善的做秀,他身体力行的慰问方式不但是最真诚的表达,更是艺术家不断在社会和个体的联系中找到一个突破口——作为一个公民可以做什么?只要你在法律框架之内,你去慰问也好,你做公益也好,都是可以的。赵半狄在这个意识上,作为一个个人,在这上面,阐释了很好的一个公民意识。
赵半狄正是通过他这种朴素的方式,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权利实施爱。但对于之后引来了媒体乃至个人的非议,他并没有考虑过妥协或者放弃,反而是坦然面对“板砖”:个人的慰问是小部分行为,只有通过媒体才会把它表达得更充分,这些来说都是他艺术的一部分。
春节前夕,他组织了“熊猫慰问”敬老院。而前段时间,赵半狄带领他的熊猫慰问团队,进入了上海大众工厂,此次将为大众奥林匹克艺术录制一个行为艺术的短片,呼吁人们在享受汽车驾驶乐趣的同时,也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投注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熊猫人赵半狄打造的这一部短片,俨然是诙谐的讨论在高速发展的汽车工业领域,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行为艺术片。他的创作空间仍在不断的扩张,在许多肩负重任的宣传武器畏首畏尾的时候,他的公益艺术,正在继续前进。
从历史的唯物主义观出发,我们看待赵半狄“熊猫慰问”的“事件艺术”应该有无限可能,这将会形成一个观念,通过领导优势群体,才有可能提供社会的优势群众。我们每个人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其实也是一种沟通方式。
熊猫人赵半狄就此,也多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关注现今社会、关注特殊群体,而且我原来是在中央美院学习的,我曾经是个文艺青年,写剧本、写电影剧本、写戏剧、写诗歌、画画,我做一些多方面的艺术尝试,所以我也很关心艺术界。我知道现在艺术市场,包括当代艺术市场都在蓬勃盛行,我有一种关注,真的给大家意见,就是当代艺术家不要被这种信息化的市场蒙蔽了眼睛,不要沾沾自喜。我觉得在今天当代社会还是有他积极的意义,我们艺术家也好,文艺青年也好,要报喜,不要沉迷于市场,应该往前看,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在世界的艺术文化领域里面,要提供一些真正新意的、无愧于我们中国民族时代的真正的精髓。”
很多人注意到了这么一个细节,关于“熊猫慰问”的评论正潜移默化的有着一些微妙变化,例如网上一些人写博客说春节期间在电视上看到ZF官员的一些慰问镜头时,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熊猫慰问”,不由得发出会心的微笑等等。这种感觉是可意会但是又很难表达出的,也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也正是赵半狄创作的这个“事件艺术”作品的真正意义。
[ Edited by 木易沙 on 2007-11-6 13: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