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3332|回复: 5

【转贴】NAS身陷谜局

[复制链接] |自动提醒
阅读字号:

1万

回帖

33

积分

1203

资产值

白金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3-8-17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3-11-7 00:43:39| 字数 2,121| - 湖北省武汉市 鹏博士宽带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吴力秋(《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Wednesday, October 29 2003 10:26 AM 在Gartner、IDC等调研机构发布的关于NAS的全球市场预测中,NAS供应商得到了足够的信心支持,但在国内,对IT缺乏认识以及低购买力的国情就象一面哈哈镜,技术概念或者商业模式的映像在它面前扭曲变形,NAS也未能幸免。   

业内估计,2003年国内存储市场总额在50亿上下,其中NAS能占5%到6%,在这3亿的背后,是NetApp、EMC、HP、IBM、DELL、Matrox、EDI、同有飞骥、清华诚志、威达电、大恒、清华紫光等等数十家国内外供应商、差不多同等数目的分销商以及数百家代理商挥洒的汗水。而这汗水换来的,是在10%上下跳动的增长率,是SAN、磁盘阵列、磁带机\库对潜在市场的蚕食,是不断升级的价格战,还有越来越多不知深浅,冲着NAS概念持币涌入的新业者。无怪乎一些人丧失信心,在“NAS无钱途”的基础上有了“NAS无前途”的悲叹,而更多的人则陷入一种混乱:按调研机构的预测,NAS的增长明显可见,但实际市场上,NAS又已经陷入功能单一,靠价格推动市场的困境,前景堪忧。情形是否真的如此?

概念谜局:NAS就是便宜的存储
IDC关于NAS全球市场的预测,在2003年全球不到20亿美元,国内市场份额接近两个百分点,尽管所有国际NAS供应商都看好中国市场,但那是前景,目前国内市场还处于NAS全球市场的边缘,天高皇帝远,边荒之地有自己的规则。

国内市场对待技术概念有异样的情怀,其中奥妙不为老外所知。在NAS这个概念上,这短短三四年间,国内也有一段特殊的发展史。

进入NAS领域较早的亚美联总经理李治有这样一句话:“NAS的领袖厂商,在国内没有起到教育和推动的作用”,虽不是特指,但作为NAS创始者,一直坐着全球NAS市场首席的NetApp不可能无动于衷。接着李治说道:“国内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迈拓NAS100和NAS200两个产品认识到NAS的”。

时间回到2000年,迈拓在国内推出低端NAS,网虎总经理傅钟就是当时具体操盘的人,那一年他带着迈拓NAS跑遍全国,做了二十多次巡展,让一大批渠道商了解到了有NAS这样一个东西,就这样,“NAS就是便宜的存储”这个概念在渠道中形成了。

傅钟随后去了建达蓝德,继续把迈拓NAS推向市场,现在则掌舵网虎,仍旧钟情于NAS,这位以“市场运作永远第一”为信条的经理人,在国内NAS概念普及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尽管其结果与不少人的期望背道而驰。

在迈拓之后,一大批国内业者加入竞争,由于缺乏技术和方案能力,唯一有效竞争手段就是价格,因此低端NAS的价格一路狂泻,在目前,一次非正式的询价就可以看到1TB 22000的价格,李治就说到:“一般一台低端NAS就赚2000元”。

同有飞骥在存储领域做了十多年,NAS也是被看重的领域,然而面对NAS概念国内版本,也有一种无奈,负责NAS产品的杨志雷特别提到他们的重点是集成特定应用的Storage Server系统,针对“NAS”之上的市场。引号中的NAS专指纯以容量计价的低端NAS,而Storage Server不过是在磁盘系统与采用IDE的低端NAS有区别,并且集成了相关的存储管理软件,从技术概念上看仍是NAS,“NAS就是便宜的存储”这个概念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观念。

特意避开“NAS”,因为NAS已经被引导向“低端网络存储”概念的情形,在国际性供应商身上也有所体现,NetApp渠道业务经理岑广海就认为,最终决定用户采用NAS或SAN的不是技术概念,而是需求,NAS和SAN在这方面没有区别,他提到一些供应商有意制造SAN与NAS的隔阂,将NAS的概念挤压到网络存储的低端,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NetApp虽然仍是NAS王者,但遭遇到的挑战越来越有力,IDC报告说,2003年第一季度NAS市场NetApp占有率是37.3%,EMC公司是33.7%。面对挑战,NetApp在去年提出了“统一存储”的概念,力图摆脱NAS供应商身份的局限,而最近推出的FAS系列产品,则是将SAN、NAS揉成一体的Fibric Array Storage的具体表现。

EMC大中华区企业网络存储营业经理王家这样定位NAS的概念:“NAS 不应该被看作是单一用来满足公司存储要求的孤立的解决方案。事实上,NAS和SAN技术应该按照能够满足不同应用需要而进行部署。”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张建军在谈到HP的NAS时,除了强调HP产品所坚持的工业标准的特性外,更具体讲解了HP的NAS在与SAN融合方面的优势,他说:“我们把NAS只是看作一个应用,而不是一个产品。”

IBM系统部网络存储产品销售副总裁Bob Mahoney先生阐明了IBM在网络存储上的方向:“不管是NAS还是SAN,都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技术,IBM会给予全面的关注和推动,但IBM的主导方向还是SAN”。

不清楚“NAS就是低端存储”的概念是否也开始在国际上形成观念,至少在国内,大多数供应商、渠道商确实是这样认识NAS的,概念的异化将国内NAS市场推向什么方向,真是一个难解的谜局,而在目前,它很象是一个沼泽式的迷局,不容乐观。
|ThinkPad X300 & X60|Apple MB|Nikon D200|Panasonic LX2|Zeiss 35/2|Nikkor 20-35/2.8D|Nikkor 50/1.8D|iPod Nano|Sony N707|iRiver iMP400|Etymotic ER4P|Sennheiser PX200|Treo 680|TomTom Go720|

1万

回帖

33

积分

1203

资产值

白金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3-8-17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03-11-7 00:44:13| 字数 1,501| - 湖北省武汉市 鹏博士宽带 | 显示全部楼层
应用谜局:技术对应需求
在高端,NAS正面临SAN强大的压力,某业内人士认为,在两三年内,高端NAS有向SAN缴械,成为其附庸的可能,因为就技术而言,SAN在存储性能、数据安全性、管理性等方面容易被高端用户接受,供应商也乐于向用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而非一个单独产品,NAS有可能成为SAN解决需求复杂化的附属品。   

对应这个观点的,是NetApp、EMC、HP、IBM等公司近来的产品推广重点都逐渐转向以SAN为核心的存储体系上。

但这个观点在NetApp岑广海眼中看来是不成立的,他介绍说,NetApp的用户包括象YAHOO这样超大数据量的公司,NetApp的NAS产品帮助YAHOO管理目前多达500个TB的数据,在不久的将来还将增长到1PB,这充分说明了NAS应用面的广泛,而并非局限于低端的存储应用。

EMC王家也认为NAS技术的发展可以满足更广泛的需求,他说:“像iSCSI这样先进的IP技术不断出现,NAS产品的容量就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使需求扩大。如EMC和Oracle的新产品,就能够使用户在NAS平台上进行Oracle数据库应用,而这在传统观念上一直被认为是SAN的市场。”

在中低端NAS领域,同有也认为,NAS的应用非常广泛,与磁盘阵列、磁带技术,应该是互相渗透的。同有在存储管理软件上有比较深厚的积累,挖掘基于NAS的应用,提供集成的NAS应用解决方案是其在NAS领域的基本战略,杨志雷介绍说,同有在WIN平台下推出的Storage Server不与低端NAS市场争食,他认为用户在局域网上有很多基于文件共享和管理的需求,这正是最适合用NAS的地方,例如同有的Document Storage Server,针对文档管理、OA、项目管理等应用,在NAS产品上集成了相关的应用软件软件,成为一个直接服务于应用的存储系统,同有在做新华社总社存储集成项目时就自己在使用,管理员把工程进度文件集中管理,以一个网页为总界面,所有有权限的人都可以看到相关文件。同有另外还与微软、VERITAS一同推出了Backup Storage Server,其中嵌入了VERITAS的Backup Exec,是集成了备份功能的解决方案。

而在傅钟看来,国内NAS市场,首先解决的是用户在存储能力上的有无问题,其次才是功能的扩展,这点与李治的看法一致,但在目标市场上,傅钟选择的是最基本的有无问题。而且他认为价格是影响NAS市场的关键因素,“2TB容量网虎可以做到6万”。

更为关键的是,国内用户低购买力的现状就是国情,傅钟说过要象卖交换机那样卖NAS,而据他所知:“现在卖场里卖硬盘的也有NAS在卖”,这正是他乐于看到的。

同样的观点出自威达电董事长郭博达,他在去年提出:“个人用NAS可以成为全球第一品牌”,他说:“一些大厂认为NAS价格在1.5万美元上下,就是低阶、量贩式的NAS。我倒认为1500美元的NAS才称得上量贩式产品,就跟PC的价格没什么两样”,在去年年初威达电就已经有了2万以下的低价产品。高低端的态度差别如此之大,原因也很复杂,但有两点很清楚:第一,纯以容量计价的低端NAS是NAS市场金字塔的塔座,没有足够的量,无法托起中高端的需求,而要形成足够的量,唯一手段就是价格;第二:没有低端NAS在价格上的急火,中高端NAS价格难以下降,市场也难以得到扩展,形成良性循环。

谜局仍在继续,从应用上看,NAS的前景是无庸置疑的,而价格问题,任何一个领域都存在价格战,PC利润之薄,价格战之激烈,NAS望尘莫及,为何众多供应商没有改弦更张呢?

为什么看起来前景光明的NAS,在国内就觉得前途说不清呢?接着该提到微软了。
|ThinkPad X300 & X60|Apple MB|Nikon D200|Panasonic LX2|Zeiss 35/2|Nikkor 20-35/2.8D|Nikkor 50/1.8D|iPod Nano|Sony N707|iRiver iMP400|Etymotic ER4P|Sennheiser PX200|Treo 680|TomTom Go7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33

积分

1203

资产值

白金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3-8-17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03-11-7 00:44:47| 字数 1,811| - 湖北省武汉市 鹏博士宽带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软:我来到,我征服
提到微软不是因为它使得NAS前途未明,恰恰相反,微软的一系列举措为NAS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   

NAS实质上就是专门为存储应用而优化的服务器,采用何种操作系统作为内核看起来无关紧要,实际却不然。

傅钟介绍说,目前国内超过80%的NAS产品都采用Linux内核,而在全球,采用Windows的则已有65%。而其他的有采用FreeBSD的,或者Power OS。

采用何种操作系统做内核对NAS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最关键的还是成本,傅钟说,采用Linux内核的NAS,授权费用低,而且Linux的基本文件管理功能也比较齐全,解决一般的存储需求没问题,因此成为众多缺乏自有技术的供应商的最佳选择。

NetApp岑广海和同有飞骥杨志雷都认为,基于Linux的NAS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存储需求,并不是NAS理想的选择,而两人在该选择什么的回答上就表露出两家公司所走的道路完全不同。

岑广海介绍说,NetApp的价值在于软件,实际上是一家软件公司,除了自有的NAS操作系统Data ONTAP之外,包括SnapLock、NetCache Softwarfe等等在内的众多在业内享有很高声誉的管理软件,都是NetApp的优势所在。而杨志雷所在的同有飞骥,是微软在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同时也是VERITAS在国内的全线产品总代,因此更注重跟随微软在NAS方面的步伐。

在杨志雷的介绍中,看到了微软在NAS领域的突进。今年12月,微软将正式发布专门支持NAS设备的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03,这将对国内NAS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虽然之前微软有过针对NAS的操作系统内核,但那都是在其他通用服务器版本上修改而来的,不象Storage Server 2003是专门NAS设计的。

EMC对待微软的态度也很积极,王家介绍说,Windows Powered NAS(WPN)将会部署到Netwin 200新产品上,“由于微软在这一特殊市场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我们相信,此项策略可以通过NAS集中化管理使客户受益。”而在Storage Server 2003上,EMC也是比较早与微软达成合作的供应商。

IDC预测说,自微软宣布进军NAS市场后,预计2003年到2007年间,NAS的增长将从目前的11%提升到平均每年15.6%,正如微软进入互联网、电子游戏、手持设备以及企业管理软件等众多新业务领域一样,微软的到来,一定伴随着一句口号:“我来到,我征服”,接着一般都会是该领域为之震动继而洗牌重整。

微软影响到NAS市场的关键因素并非是市场操作或者品牌效应,实际上,微软对NAS市场的运作还是有其拘谨之处,杨志雷介绍说,微软在Storage Server 2003上的推广方式是绑定设备供应商,不会有单独售卖软件,目前国际上有EMC、HP、DELL等公司与其达成了合作协议,国内目前则有同有飞骥。IBM则还没有动静,据说是不会与微软合作,而将继续坚持采用自己在Linux基础上开发的NAS系统。

关键是居于统治地位的Windows平台,其系统界面和内部机制大众都已经很熟悉,NAS产品有这样的平台支持,不管是应用开发还是安装维护,对用户来说都很方便,而那些Linxu内核的NAS系统则会让用户付出更多的管理成本,面临更多的风险。

和Windows平台相比,Linux的维护难度比较高,用户和厂商在管理和服务上需要的投入更多。据业内人士分析,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03一旦在市场上形成规模,为求低成本而采用Linux内核的国内NAS供应商会倒掉一半,另一半大多数会投向Windows平台。而目前每年都有不少倒掉的NAS供应商,其致命伤就在于受限Linux平台,无法保证服务,做一单死一单,根本形不成业务流。

正是微软的出场,使得谜局中的不确定因素暴露出来,那就是没有自有技术,又没有服务支持能力,没有商业运作手法,盲目杀入NAS市场的资本。这些资本只是被NAS概念的香味吸引过来的,全然不知吃这个东西需要多大的牙劲。

在微软进入之后,类似同有在其Storage Server 2003之上,集成Veritas Backup Exec软件做出的Backup Storage Server,是一揽子备份解决方案,这就是微软出现的价值:更容易更便宜地开发基于NAS的应用,把NAS应用从简单的数据存储、文件共享提升到解决实际应用的层级。
|ThinkPad X300 & X60|Apple MB|Nikon D200|Panasonic LX2|Zeiss 35/2|Nikkor 20-35/2.8D|Nikkor 50/1.8D|iPod Nano|Sony N707|iRiver iMP400|Etymotic ER4P|Sennheiser PX200|Treo 680|TomTom Go7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33

积分

1203

资产值

白金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3-8-17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03-11-7 00:45:20| 字数 1,246| - 湖北省武汉市 鹏博士宽带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个阶级
业内一般认为,在2004年年中之后,微软Storage Server 2003得到足够多NAS厂商的支持后,NAS国内市场将呈现明显的分裂状态。洗牌将从今年年底一直持续到明年年中。   

NetApp、EMC、HP、IBM等公司虽然在今年开始推出面向中端或以下需求的NAS产品,但在他们的引导下,高端NAS和SAN的界限将开始模糊,企业级网络存储将会被几家大供应商共同推向一个比较综合的概念上,这个概念只跟DAS并立,NAS的称谓将从这个领域内消失。这个领域因为NAS与SAN的市场互相渗透,增长相当迅速,是黄金之地,但竞争残酷。

而在中端,NetApp、EMC、HP、IBM等公司的中端产品,以及国内的同有飞骥等企业,主要以微软系统和长期发展出来的自有系统为核心,产品本身就是与存储相关的应用解决方案,如备份、容错、容灾、协作办公等等,这个阶层将成为NAS主战场,能够将NAS这个称谓保留下来。

在低端NAS方面,这类简单内核、IDE磁盘系统、以容量计价的NAS,将成为NAS金字塔臃肿杂乱的底座,价格战和整体的技术革新都将持续,这也是最惨烈的竞争之处。网虎国际(中国)有限公司刚与上海怡德数码合并,合并后仍然主攻NAS市场,傅钟的目标是在低端NAS市场占到50%的份额,他对这个层级的市场运作了如指掌,有很大的信心。正如他所看到的那样,在这个层面上的竞争,比的除了价格之外,就是操盘手的技巧。

低端看市场运作、中端看应用支持,高端被SAN招安,总之NAS的概念虽然会在持续的宣传中得到一定改观,但仍不及技术的更新换代,在名位没有全部摆正的时候,新技术,新概念又一波冲了上来,未来在国内,用户、渠道甚至供应商的“NAS就是低端存储”的观念将会持续下去,而市场的发展,还要看中端NAS这个腰杆是否真能把NAS市场撑起来。至于谜局,那是盲目资本的问题。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专用于数据存储的系统,直接连到以太网上,不再挂接于服务器后端。自身内嵌系统软件,提供跨平台文件共享,实现数据集中管理。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专用于数据存储的系统,直接连到以太网上,不再挂接于服务器后端。自身内嵌系统软件,提供跨平台文件共享,实现数据集中管理。

SAN(Storage Area Network 存储区域网络):是以存储设备为中心,采用可伸缩的网络拓扑结构,通过具有光纤通道的直接连接方式,提供SAN内部任意节点之间的多路可选择的数据交换,并且将数据存储管理集中在相对独立的存储区域网内。核心是支持Fibre Chanel协议的光纤交换机。

NetApp(Network Appliance,美国网域存储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在当年发布了全球第一款NAS产品,一直是NAS市场领头羊。在2003财年营业额为9亿美元。在SAN发展势头迅猛的情况下,于去年提出了统一存储的概念,走上NAS与SAN融合之路。(责任编辑:刘燕之)
|ThinkPad X300 & X60|Apple MB|Nikon D200|Panasonic LX2|Zeiss 35/2|Nikkor 20-35/2.8D|Nikkor 50/1.8D|iPod Nano|Sony N707|iRiver iMP400|Etymotic ER4P|Sennheiser PX200|Treo 680|TomTom Go7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33

积分

1203

资产值

白金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3-8-17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03-11-7 00:45:57| 字数 105| - 湖北省武汉市 鹏博士宽带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自ZDNET CHINA
http://www.zdnet.com.cn/techupdate/storage/networkstorage/story/0,3800030637,39176889,00.htm
|ThinkPad X300 & X60|Apple MB|Nikon D200|Panasonic LX2|Zeiss 35/2|Nikkor 20-35/2.8D|Nikkor 50/1.8D|iPod Nano|Sony N707|iRiver iMP400|Etymotic ER4P|Sennheiser PX200|Treo 680|TomTom Go7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回帖

0

积分

14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3-9-21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7-28 15:20:27| 字数 6| - 北京市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接触,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Comsenz Inc

GMT+8, 2024-6-10 19:02 , Processed in 0.088069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OPcache On.

手机版|小黑屋|安卓客户端|iOS客户端|Archiver|备用网址1|备用网址2|联系我们|专门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