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1631|回复: 35

【转贴】北京三条胡同的消亡

 关闭 [复制链接] |自动提醒
阅读字号:

3万

回帖

2

积分

-462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2-11-20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2-27 12:18:13| 字数 314| - 中国–上海–上海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它们叫香饵胡同、土儿胡同和明亮胡同,后者是横跨前两条胡同的一条横胡同。
它们位于东城区交道口,自今年七月十八日画上拆字以来,仅短短一个月的时
间,已经变为一片废墟。笔者几乎从头至尾目睹了这三条胡同的消亡,心中感到
十分沉痛。

北京过去“东富西贵”,东城区和西城区属古都的精华,“香饵”“土儿”和“明亮”便在
这精华当中。这里有不少小康人家幽静的独门独院,有多家合住但空间依然宽敞
的机关院。这里建筑质量多为中等,也有相当数量的主体结构为磨砖对缝的昔日
深宅大院……。

私房在这里的比例占近百分之三十,房主当中不乏皇族与名人的后代,故事极
多,文化底蕴极为深厚。我走在胡同里。我走着,如果是关闭的门,就轻轻把它
叫开,如果是敞着的,就推一推走了进去。

3万

回帖

2

积分

-462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2-11-20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04-2-27 12:20:18| 字数 1,395| - 中国–上海–上海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亮胡同30号院

我先是看到了香饵胡同7号,门楼上有一大块极其精美的镂空砖雕,据说很多人都曾
坐在门前把它一笔一笔地构画了下来。7号与5号及9号本连接在一起,是同治年
间的一座公爷府。原主人在解放后把它卖给了公家和个别的私人,只给自己留下
了一个占地三百多平方米的后院,门牌是明亮胡同30号,要绕到香饵的后面才能
进去。 有邻居把我带到了主人跟前,他叫光宝森,今年七十八岁,背驼,脸上的
表情极为安静,他看到我时好像在等待着我。

在他的身后,30号院那古老的气息,一下子就震撼了我:房子几百年来几乎没有
被动过,木梁柱都是用上好的黄松构成,牢牢地嵌在饱经风霜的土地上,作为历
史名城的一部份。

门上开裂的漆像是皱纹,院子里扣着一口大水缸,老人一边端给我一个板凳,一
边告诉我那缸里曾盛过两百年的米,皇帝发放的奉禄米:“米放久了就成红色,熬
成的粥挺不好吃。” 这院落是极美丽的:藤萝,石榴树,枣树,柿子树……,

由于隔着两道门听不到铲车,我很快就忘记了外面的拆迁,只是用心倾听着老人
慢悠悠的讲述:“我生在这座宅子里。公爷便是我的大爷,他是驸马,我祖母是公
主,我们一大家子住在这儿,左手的院子曾经是花园,有假山,八国联军闯进来
的时候把几块假山石扔到了这边,就是你眼前地上的这些。左边的墙原来没有这
么高,同治年间有个贼从院子里路过,以后就加高了。

这藤萝有三百年了,小时候我们坐在上面荡秋千。三百年啊,多不容易,我叫儿
子跟文物局说说,他们可千万留下这藤萝。别像赵家那棵枣树,还是同治年间的
呢,有五十公分粗,硬前几天给砍了,枣树是慢长的树,太可惜了,那枣树当年
还是从王府挪过来的,个儿特小,核也特小,非常甜。”“这房子里的砖都是磨砖
对缝,就是把江米熬成粘汁再和上白灰,灌在砖缝里,可牢固了。文革挖防空洞
需要用砖,有人把院里的影壁摔来砸去,怎么也摔不出一块整砖,白白浪费了一
个影壁。”

老人说到这儿指了指地上:“说起来这院子底下可有宝贝。现在都让献城砖,那会
儿砌防空洞结果用的是我们院墙的砖,比城砖小一点,但也每块都刻着字,都是
官窑里烧出来的。”“我现在住的房子叫后罩房,从前专给姑娘住,不是熟人不让
进来。” 之后老人的儿媳过来了,她爬到枣树上晃悠树枝,噼哩啪啦晃下来好多
枣。她洗过了端给了我一碗,说是还不太甜,平常应该再等上半个多月,但是不
吃就再也吃不上了,因为过几天就要把房子拆掉了。 两天后我又带朋友来,想让
他们分享一下这座小院的恬静和感受一下它深厚的文化沉淀,这座我进去了就不
想再出来的小院。然而院子里已都是搬家用的纸箱,藤萝架也被拉散,老人也给
转移到另外的地方去了,因为拆迁办过来说了,晚上六点以前要把房子腾空。

拆迁办很凶,每次到30号院既不敲门也不用手推,而总是用脚狠狠地踹开院门。
同时老人家一家人已经看到周围的院子是怎么强行拆掉的:既没有法院的强行令
也没有任何的程序,拆迁办过来喝一声就把居民拽出来,再把屋里的东西扔到外
面,然后就把房顶掀了,有时甚至把东西埋在了屋里。他们因此很害怕,就决定
赶紧搬走了。”财产呢?“我问老人家的儿子:“这可是你们自己的家产,怎么能不
赔偿呢?”他却苦笑着,作为回答。

我们无奈地走了,心碎了,不知向何处相告。明天,光宝森一家将一无所有,同
时消失的也是北京城的一部活的历史。

在席地而坐的民工后面,我看到垂下来的白色的石榴,还没有来得及透红。

[ Last edited by edgu on 2004-2-27 at 12:22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回帖

2

积分

-462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2-11-20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04-2-27 12:25:20| 字数 1,055| - 中国–上海–上海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儿胡同29号

这不是皇家的府地,而是平民小康人家的一所四合院:两进院,并非磨砖对缝,但也
砌得十分坚实,看上去再风吹雨打二百年也没问题。主人是一位近八十岁的退休教
师,名叫李砚农。

此房产是上一辈在七十年前置办的,他在这里长大,孩子们又在这里出生。院子里有
一棵高大的核桃树:郁郁葱葱透着清爽。走进北房,看到的是精美的雕花木头隔扇,
灯笼框中心空白处有诗有画,均出自李先生之手。

在我和主人谈话的时候,已经可以时时瞥到墙外的高大铁爪在作业了,一整片一整片
的墙被抓下来,再轰隆隆的放倒。李先生和他一家人的脸上是凄苦的,他们舍不得自
己的家和身处的几条胡同,和四周的邻里,“土儿”的每一寸都早已融在他们的生命
中。在向我讲述自家往事的同时,他们更多提到的是胡同里深藏的故事。

“土儿胡同在清代有批发烟土的营生,不知和胡同名的起源有没有关系?这胡同在解放
前出名就出在广德堂膏药店上,就是西口路南的那座小洋楼,以至胡同还有个别名,
叫做“膏药铺”。

广德堂的善长是医治妇女病,驰名全中国,到处来订单。结果广德堂专门给自己在旁
边设立了一个邮局,向四处邮寄膏药。老板姓祝,洋楼左手的三进四合院原来是他家
人住的。“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也住土儿胡同,在61号。他有时被叫到中南海给毛主
席治病,儿子也跟着去帮助熬药。”

接着主人的孩子又谈起他上过的中学,就在旁边交道口东大街上,谈起一位他的老
师——关老师,就住在香饵胡同里,又是师生又是邻居,经常在一个早点铺里吃早
点。我说我也刚刚结识了关老师,他在香饵住了六十年,胡同每一扇门里的故事他都
知道,胡同里他每走几步都能听到一声“关老师”,哪儿都是他的学生。我又说前些天
关老师带着我从胡同的东头走到西头,把近一个世纪以来胡同的人来人往介绍了一番。

这时有尘土被扬到院里,主人赶紧关上了屋门。我知道他们已有好多天不能做饭了,
都是买现成的吃,睡觉也睡不好,因为焦虑,也因为铲车日夜喧哗,有时竟到凌晨三
点。我很难过地看着他们消瘦的脸,问道:“这座院子看样子占地有六、七百平方米,
对这笔财产有多少补偿呢?”主人说拆迁办提的是十七万元,这等于是没有补偿,和对
光宝森老大爷一样。但我知道八十年代以来有诸多法律都是保护私有房地产的,我无
法理解。

而另一方面,在拆迁以前,他们还从来没有从市场的角度衡量过自己的家产,79号院
在他们心目中主要是系着感情和几代人心血的家,想永远住下去的家,在他们心目中,
它也是祖国的一份宝贵建筑文化遗产,是不允许就这么消失的。

在公布拆迁以前,李先生已准备花几十万元好好整修一下自己的院落。我多么希望他
可以如愿以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回帖

2

积分

-462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2-11-20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04-2-27 12:26:39| 字数 471| - 中国–上海–上海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香饵胡同19号院

这是更普通的一座四合院,只有一进,但明亮干净与世无争,整个室内都做了现代化
的装修:澡房,带有微波炉的厨房,洗衣机,装马桶的厕所等,应有尽有。房主姓
童,在旗,过去很富有,这小院是前辈留下的最后一份财产了,童夫人讲,家中老人
在去世前写过一份遗嘱:永远不许把19号院卖掉,要世世代代传下去,然而现在却保
不住了。

童夫人是一位中学教师,一脸的热情。她跟我讲述了这小院儿经过的风风雨雨:有私
房的人是从未享受过单位福利分房的,所以一家八口也就一直共同厮守在此。还好,
都住得下,不像有的私房主不得不加盖小屋以适生存。

后来文革有外来户占住,折腾了十几年好不容易一个个请了出去,并决定好好修整一
番,去年才挑的顶,方方面面花了很多的钱,现在却要被拆除了。童夫人又说,这小
院不久前有人要出一百五十万元买,当然没卖,可这回遇拆迁非但家产尽失,买回迁
楼还要倒贴钱……。

童夫人家的情况是很典型的,在这三条胡同里我遇到了很多,虽然建筑本身不属于最
讲究的一类,但毕竟是座结结实实的四合院,是一个温磬的、凝聚了几代人心血的
家,是属于私人的财产。

童家院里也有树——一棵茁壮的香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回帖

2

积分

-462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2-11-20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04-2-27 12:27:45| 字数 760| - 中国–上海–上海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就这样走在“香饵”、“土儿”和“明亮”里,停留在
每一扇门前,多么想知道在门后面曾经发生的所有故事。但我没来得及,我只能在匆
忙中把所寻到的记载下来,首先是那些美丽的大宅院:香饵5号至9号住过皇帝的驸
马,香饵87号住过慈安太后的弟弟,土儿76号曾是皇帝的一位钟表采办的府地,之后
又住过一位有名的皮货商,土儿101号曾是一位盐商的宅子……,

还有那么多名人的故居:“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文康住土儿69号,名医孔伯华住土儿61
号,茶叶大王吴裕泰住土儿83号……。还有活生生的市井兴衰,显示着胡同其实一直
都是一个成熟的社区,那是关老师带着我在香饵辨认的,当时推土机已经推倒了一半
的房子,只有他才可以揣摸出来:几十年前这里原是龙凤饼干店,那边是黄家养蜂
厂,再过去是山海泉早点铺,然后就是歌剧院排练的大院,孩子们天天挤过去听拉琴
吹号。这几年有学校、美容院、门诊部……。

我也想再多看一会儿各个院子里那些美丽的雕刻,尤其是土儿76号院里的那个垂莲柱
和香饵7号的门楣,再转回头去它们都被挖去了。再转回头看到的也是一棵棵被撞倒
的树木,前些天还是一片绿洲,现在却是一片狼籍了,在堆积如山的砖块中裸露出黄
土。

八月二十二日上午,国家历史名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老先生、中国文物学会会
长罗哲文先生和国家历史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谢辰生先生来到了拆迁现场,目睹了这
可怕的一切。八十五岁高龄的郑老拄着拐棍,一脚深一脚浅地踩着废墟行走,脸上是
那么痛苦。

贝聿铭先生说过:“北京城是一个巨大的艺术杰作”。

很多外国人说过:“北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很多中国历史学家说过:“北京的每一块石头都是这座著名古都的记忆。”

国际奥委又说:“2008年的奥运将是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

我恳求推土机到此停下了,留下内城,留下中华民族的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07

回帖

10

积分

1万

资产值

高级会员 Rank: 2Rank: 2

注册时间
2003-1-3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2-27 12:33:18| 字数 107| - 中国–北京–北京 光环新网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阳门南小街拆迁的时候我还特意去照了N张照片,将来结婚生子后,把这些照片给孩子看看,也算有个交待,让下一代知道北京不光有高楼大厦,呵呵,听说兵马司、宽街、北锣鼓巷也快拆迁了,那天清闲,背着相机去照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ThinkPad T430 i7-3520m\8GB\120SSD
iPad pro
天网恢恢,肥而不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07

回帖

10

积分

1万

资产值

高级会员 Rank: 2Rank: 2

注册时间
2003-1-3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2-27 12:35:57| 字数 87| - 中国–北京–北京 光环新网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的小图,表达一种依恋、怀旧,毕竟生产力的发展不是谁能阻挡的,现代化的城市在继续扩建~~~但是,当生产力发到一定阶段,复古文化会再度兴起,也许那时我们已经是迟暮老朽了,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ThinkPad T430 i7-3520m\8GB\120SSD
iPad pro
天网恢恢,肥而不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回帖

2

积分

-462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2-11-20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04-2-27 12:51:43| 字数 157| - 中国–上海–上海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应该有自己的记忆~~

上海世博会的会场横跨黄浦江两岸,需要拆迁的面积很大,包括上海造船厂~

拆迁计划里保留了其中大部分巨型塔吊和船坞,塔吊将被油漆成各种颜色,船坞将改
建成展览馆和剧场,它们会成为世博会场的一部分~~

上海以前也到处穷拆,不过终归家底薄,也就一二十年功夫吧,老城区几乎没什么可再折腾的了~~

好在现在终于有些明白过来的迹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0

回帖

10

积分

2651

资产值

黄金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2-8-15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2-27 12:55:05| 字数 39| - 日本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

当年的破四旧,现在看起来,就是对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一次破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09

回帖

77

积分

1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2-2-2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2-27 12:55:46| 字数 82| -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独,孤立的保留下来的四合院,胡同,也就不成为四合院和胡同了。

好似你把一个上了全套的花脸,老生,扔到一个游乐广场上;怪异而滑稽。

我们应该是大规模的保留一个整体才好。
明天的风,明天才会吹起X22 QHC 800MHZ 640MB 60G 5K80  UltraPortCameraII PDB2k 2631扩展坞
HP NX6130 PM 1.86GHz 1024MB 80GB 5K100 DVD刻录 15寸SXGA+ 802.11b/g B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万

回帖

16

积分

1万

资产值

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注册时间
2002-12-1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2-27 13:06:46| 字数 192| - 中国–北京–北京 光环迅通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suosuo at 2004-2-27 12:55:
单独,孤立的保留下来的四合院,胡同,也就不成为四合院和胡同了。

好似你把一个上了全套的花脸,老生,扔到一个游乐广场上;怪异而滑稽。

我们应该是大规模的保留一个整体才好。


同意.

当年是梁思成还是谁就主张把牢北京整体保留,在外面建新成。
结果每人挺。水饺他们不是当家作主的呢。

结果现在被拆得快都没有了。
®™TheBestIsDoingTheRightThingsRightAtTheRightTime
Keep Going Forward with Your lif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万

回帖

16

积分

1万

资产值

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注册时间
2002-12-1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2-27 13:10:12| 字数 204| - 中国–北京–北京 光环迅通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北冥绿茶 at 2004-2-27 12:33:
朝阳门南小街拆迁的时候我还特意去照了N张照片,将来结婚生子后,把这些照片给孩子看看,也算有个交待,让下一代知道北京不光有高楼大厦,呵呵,听说兵马司、宽街、北锣鼓巷也快拆迁了,那天清闲,背着相机去照相 ...


宽街也要拆阿?

那地方离我原来助的地方狠近的。

我原来在山老胡同呢。

再往北一点,就是刘和真菌被枪杀得 断气瑞 执政府门口。
®™TheBestIsDoingTheRightThingsRightAtTheRightTime
Keep Going Forward with Your lif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07

回帖

10

积分

1万

资产值

高级会员 Rank: 2Rank: 2

注册时间
2003-1-3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2-27 13:22:25| 字数 206| - 中国–北京–北京 光环新网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yogibear at 2004-2-27 01:10 PM:


宽街也要拆阿?

那地方离我原来助的地方狠近的。

我原来在山老胡同呢。

再往北一点,就是刘和真菌被枪杀得 断气瑞 执政府门口。


锣鼓巷有一片胡同肯定要拆,我舅舅家住在那,现在已经搬走了,听说给钱,不能回迁,亮果场---宽街一带有很多破旧的院子也要拆,那次去舅舅家听街道干部说的........................
ThinkPad T430 i7-3520m\8GB\120SSD
iPad pro
天网恢恢,肥而不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回帖

2

积分

-462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2-11-20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04-2-27 13:36:32| 字数 215| - 中国–上海–上海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宅大院的好处很多人体会不到~~

须生界的大宗师余叔岩,因为爱抽那一口,多于入夜时分起床,在榻前享用多时鸦片
烟之后才开始给学生说戏;李少春,孟小冬都在榻前服侍着,无比虔诚。

这样,在棉花胡同的凌晨时分,当别人家都在酣然入梦的时候,他家的大院里却传出
深幽的胡琴声,倒也别具一番森严的古韵。

这古韵必须以深宅大院为前提,要是放在今天的小区里,估计左邻右舍不答应吧。
记得好几年前和朋友赶潮流搞乐队,在住宅楼里练歌;刚拨几下贝司,架子鼓还没开
始打呢,邻居就打上门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1

回帖

12

积分

3906

资产值

黄金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3-9-29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2-27 13:45:23| 字数 50| - 中国–四川–成都 移动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外省总是莫名其妙的觉得这里那里不如北京,今天仔细想想,其实还就是这一砖一瓦,千年古都留下的这点底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1

回帖

12

积分

3906

资产值

黄金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3-9-29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2-27 13:47:26| 字数 41| - 中国–四川–成都 移动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过多少年,等我有了孩子的那个时候,再指着书本上的这些老北京照片,还上哪给他看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1

回帖

0

积分

1522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3-9-14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2-27 13:52:14| 字数 67| - 中国–安徽–六安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现在欧洲很多城市为了保存老城,都是重新规划建造新城,什么东西该保留?
当然是有历史文化的东西值得保留,但是一旦破坏,就不会存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3

回帖

9

积分

1454

资产值

黄金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4-1-15
发表于 2004-2-27 15:01:13| 字数 78| -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看过一本叫做旧京遗影的画册么

我也喜欢老北京那种韵味,不过那种气息现在越来越淡化了,以前爷爷就在交道口附近的草场胡同读小学,听说当年的“107路"公共电车 动力燃料是“木炭柴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0

回帖

0

积分

761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3-6-10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2-27 15:11:03| 字数 29| - 中国–香港 九龙CITIC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在北京工作的时候遇上休息日有个活动就是逛胡同。嘿嘿。。。
T61 P8400/2G/240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回帖

2

积分

1085

资产值

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注册时间
2003-6-9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2-28 06:04:01| 字数 461| - 英国 剑桥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居住在胡同里的居民怎么办?没有取暖,没有上下水,电力供应不足。。。为什么要他们承担“承接文化脉络”的成本? 或许有人会建议,让他们搬出去好了,且不说所带来的财政负担(南长街的拆迁给与原著民的补偿是每平方米16000RMB),可以想象大片的人口迁出所需要动用的货币资源;更为关键的是,一条没有居民的胡同,是我们想保留的吗?没有生活的气息,没有每天悠长的叫卖和喧闹的邻里,死的建筑留着又有何意义??

我认得郑孝燮先生,也和他聊过,在他温暖,舒适,充满阳光的四居室里,看着他远在加拿大的儿女在墙上灿烂的笑。。。我不知道,如果他和生活在破旧胡同里的人们易地而处,会怎么想。。

当然文化要传承,古建筑要保留,可是历史不能逆转,在当初的政策下,北京人和胡同已经血肉模糊地连在一起,总要舍弃一个,另一个才脱得开身。。。哪个更重要呢?远远看着的人,自然可以轻松地选择自己的立场,可是身在其中的人,又从哪里找到为他们张义的立场,同时不被后人骂呢?

自然,现在的做法可以在细致一些,人性一些,但这决不是说,“让历史凝固”就是最优的选择。。

一点想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4

回帖

0

积分

881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3-5-12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2-28 15:24:16| 字数 15| -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BGP | 显示全部楼层

了不起 的 飘来飘去!!!

我同意你的观点!!!
                                          物因人而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回帖

2

积分

-462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2-11-20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04-2-28 21:06:28| 字数 274| -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的胡同一天一天在消亡,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北京的管理者在目前的阶段并没有认知和保护民族文化的能力
第二,城市发展的速度太快了,别说胡同,就是地下的文物也常常被牺牲
第三,胡同大多在传统的市中心,对于这样高经济价值的地区,北京的房地产商不能容忍如此低的建筑密度
第四,中国建筑文化之所以缺乏传载性,是因为它不实用,所以,破坏它具有“群众基础”

不管怎麽说,我想“那居住在胡同里的居民怎么办?没有取暖,没有上下
水,电力供应不足……”
这样的借口都太牵强。而且很明显巴黎、罗马、伦敦等
城市并没有获悉这一“真知灼见”,它们都保存了有人居住的大片古建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13

回帖

3

积分

1392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3-4-7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2-28 21:15:59| 字数 98| - 英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白,北京一个这样古老的城市为什么要搞各种新兴的产业各种现代化的建设,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就这样走向了消亡,西方的技术,中美洲的拥挤,人们没有信仰缺乏信誉,就成了中国现在的写照。
伤心,但是无能为力。
以天下为量者,不计细耻;以四海为任者,不顾小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回帖

2

积分

-462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2-11-20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04-2-28 21:32:29| 字数 224| -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同有新的旧的,四合院有保存完好的也有破败不堪的,住在里头的人有穷的有富的
(也不乏高级机关单位吧);如此种种,在 “to be ”还是“not to be”的问题上,众口
难调不奇怪,众口一辞曰“拆”或“不拆”那反倒奇怪了。

其实不管相干的、不相干的人怎麽吆喝,往往取得最高话语权的还是大家心里都有数
的那个东西;在“资本+权力”联合作战的风暴席卷之下,哪还管得到什么历史文化,民
族风格,百年、千年大计;至于要体恤民情“为身处其中的人张义……”就更属风马牛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回帖

2

积分

1085

资产值

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注册时间
2003-6-9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2-28 21:51:23| 字数 645| - 英国 剑桥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edgu at 2004-2-28 01:06 PM:
北京的胡同一天一天在消亡,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北京的管理者在目前的阶段并没有认知和保护民族文化的能力
第二,城市发展的速度太快了,别说胡同,就是地下的文物也常常被牺牲
第三,胡同大多在 ...



英国的确以古老为美,但仅仅限于外观,其内部装潢都非常现代和舒适,没有哪个欧洲人愿意居住在没有电力供应,没有取暖,没有24小时冷热水的老房子里。有了这些,他们对文化保留的热情,才不会被日日的不便所折磨。你觉得,这些东西,那些居住在胡同里的中国老百姓,现在有吗?在今后的5-10年里,会有吗?我没有任何的真知灼见,只是目睹了很多年那些胡同里的人们的生活而已。对于他们,冬天不再早早地去买几车煤,不再寒冷的夜里起来烧炉子,不再每天担心煤气中毒,不再担心水管被冻裂,洗澡不再去公用浴池,上厕所不再走超过50米。。。这些每天发生的烦恼,要比那些远在天边的忧国忧民的人们嘴里的文化传承,重要的多,真实的多,迫切的多。

历史没有回头路。如果当初没有大规模的迁入居民,胡同原有的格局---一座四合院内只有一户人家,具备小型锅炉和上下水循环系统,那现在我们也可以轻而易举地照办欧洲的做法,保留外观,内部大动干戈,两全其美。可是,一旦住进了10几户人家,而且一住就是几十年,院内的厕所、厨房、锅炉房都住了人,现今哪里还有那么多腾挪的余地??

别人的好,也不是白来的;自己的错,也不是白犯的。想回头重新来过,也不是只是说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4

回帖

0

积分

881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3-5-12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2-28 23:54:18| 字数 32| -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BGP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的保护 落入 完全的死亡

这是  物因人活 的  真易
这是个 要命的 而 无法 逾越的 东西
必须 有 新的 生命 注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回帖

2

积分

-462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2-11-20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04-2-29 01:27:34| 字数 522| -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是结巴子?呵呵~~

平心静气地说,joexi的观点有些我是认同的。如果保护某项历史遗迹是以牺牲许许多
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为代价的话,那么决策者在拍板之前一定要算计清楚值与不值。

单纯的保护至上和群众利益至上的思想都难免狭隘~~

比如,城市要建内环高架路,势必要动迁,势必要影响到老百姓的利益;但高架路还
是会建,对老百姓的影响一定会有,只是规划得好影响就小,反之影响就大。

听说颐和园里面原来也驻着不少单位和群众,后来不都逐步搬迁出去了。

北京古城遭到过两次劫难,一次是改革开放前,因为各种政治原因。
“抗美援朝的时候,说是防美国飞机轰炸,把四城都扒了口子。由此,城墙的劫难开始
了。这时,梁思成等人士三番五次进言要保护北京城墙,也确实起到过作用,比如他
亲眼看到西便门城墙在1956年维修一新,但终挡不住“破旧立新”的思维方法,随着风
向的改变,刚修好的西便门不到一年就拆了。人们随意取砖挖土,最终导致1969年修
地铁时,把全部城墙都拆毁。实际地铁线路与城墙线路还有一段距离,但人们终于找
着某种机会把这碍眼的东西全拆了。

另外一次就是正在发生的、已经持续了20年的对胡同的破坏,这次是主要因为商业原
因,决不是政府体恤老百姓生活的不方便。在经济利益面前,人是贪婪的,历史与文
化是孱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6

回帖

2

积分

645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3-6-3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2-29 12:01:51| 字数 775| - 中国–福建–福州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飘来飘去的观点我是完全不赞同啊

历史不是踏着废墟前进的。北京的发展和胡同,或大一点说是中国的发展和古建筑是血肉相连的,两个完全都是可以保全下来的。

现在的问题是市场完全主导了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实际上这样的地方完全不是市场发挥作用的地方!

说的具体一点,现在的社会普遍没有为保护古建筑而行动起来。“官”们只顾着收钱发卖地批文,根本没想到保护古建筑这一回事!“民”则普遍的“愚昧”(加引号表示不完全的意思),不了解这些东西的价值,对探索保护古建筑的方式方法持消极态度。

还有明显的看到,这里的“光宝森”光大爷,很明显的不愿意离开这个他的“家”呀(引号表示强调的意思)!还有李砚农、童夫人等,他(她)们面对自己住了几十年,他们的祖先住了几百年的老屋,怀着的是怎样一种深切的感情啊!这恐怕是到处漂泊,四处流浪的“现代人”很难理解的,就算是他(她)们自己也不一定理解的很明白(我想真正明白自己的“家”的意义的人,是不会让任何人动它的,更别说推土机了,相信他(她)们是会誓死捍卫自己家园的!)。

原贴描述的景象,很容易让我联想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大建工厂。毁了农田不说,大量的污水,废气和垃圾,让现在的决策者们明白了持续发展的道理。河流变色(高污染工厂的直接产物),土地、草原沙漠化,青山绿水变成了黄山黑水;城市空气质量极低,遍及全国各地的垃圾山(这两个问题也许有的人不容易觉查,但医獠问题相信大家都了解吧?)等等(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多得不是笔墨能一一述及的了),那时候的“遗产”(引号表示反意)难道我们不是在痛苦的“继承”吗?这个教训难道不够深刻吗?

我们在承受前人破坏恶果的同时,又在照旧破坏着现有的环境(这里是文化环境),这不是悲哀吗?

还有这里面的经济问题,且听下贴再述。

[ Last edited by reer on 2004-2-29 at 12:03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6

回帖

2

积分

645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3-6-3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2-29 12:05:36| 字数 37| - 中国–福建–福州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的说:我们的发展如果不要文化和历史的话,这老胡同可以拆,否则就不能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5

回帖

1

积分

1684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2-11-18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4-2-29 14:06:53| 字数 25| -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西城区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府井的小吃简直就是侮辱了北京的饮食文化,遭滥阿!
T41P GEC  1.7G+1GB+60G(7k60)+BT+802.11A/B/G+SXGA-Plus+MulBur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Comsenz Inc

GMT+8, 2025-10-20 12:45 , Processed in 0.203957 second(s), 68 queries , Gzip On, OPcache On.

手机版|小黑屋|安卓客户端|iOS客户端|Archiver|备用网址1|备用网址2|在线留言|专门网

返回顶部